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CD39小分子抑制剂ARL67156增强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龚 英, 艾丽飞热·艾麦提, 何宗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12): 2006-2014.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12.03
    摘要271)   HTML39)    PDF(pc) (2268KB)(3033)    收藏
    目的 探讨CD39小分子抑制剂ARL67156增强N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磁珠抗体的方法外周血分离纯化人原代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用100 μmol/L的ARL67156处理NK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检测NK细胞活化的信号通路,ELISA检测NK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分泌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的CD107a脱颗粒;流式细胞术体外检测NK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后的杀伤能力;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4只/组):PBS组、NK细胞组、NK细胞+ARL67156组,建立皮下胃癌荷瘤小鼠模型,尾静脉回输NK细胞,腹腔注射ARL67156,采用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研究人原代N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疗效。结果 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表达(25.97±5.69)%的CD39分子;与对照组相比,ARL67156处理后的NK细胞上调vav1、Syk等蛋白(P<0.05),同时促进NKG2D、DAP10、CD57、CD16等活化分子的表达(P<0.05),降低TIGIT、KIR等抑制性受体表达,促进NK细胞中IFN-γ、CD107a脱颗粒的分泌(P<0.05);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ARL67156联合NK细胞组,MKN-45胃癌瘤体体积更小(P<0.05)。结论 ARL67156通过vav1-Syk信号通路激活NK细胞,ARL67156在体外体内均能够增强N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能力,能够为NK细胞在胃癌肿瘤免疫治疗中提供策略和理论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利格列汀通过激活AMPK/PGC-1α/TFAM通路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线粒体生物合成
    万 璐, 钱宇池, 倪文静, 卢宇欣, 李 巍, 潘 艳, 陈卫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12): 2053-2060.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12.09
    摘要469)   HTML24)    PDF(pc) (5421KB)(2401)    收藏
    目的 探究利格列汀是否能够通过激活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AMPK/PGC-1α/TFAM)通路,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线粒体生物合成。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抽选6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C组)喂养普通饲料;剩下的予以4周高脂高糖饮食+45 mg/kg 1% STZ腹腔注射法造模,总计成功16只,将其随机分为DKD模型组(DKD组)、利格列汀干预组(DKD+Linagliptin组),每组8只,继续予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DKD+Linagliptin组用5 g/L羧甲基纤维素钠配置2 mg/mL的利格列汀5 mg/(kg·d)给予大鼠灌胃12周,NC组、DKD组大鼠给予等量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干预结束后将大鼠处死,留取腹主动脉血液和肾脏组织进行检测。检测血糖、肝功能及脂代谢情况;行 HE、PAS、Masson、天狼猩红染色及电镜观察肾脏组织损害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连蛋白(FN)和胶原蛋白Ⅰ(COLⅠ)表达变化;检测组织细胞膜电位变化和ATP酶含量明确线粒体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MPK 、P-AMPK、PGC-1α、TFAM表达变化。结果 与DKD组相比,利格列汀治疗后,血糖水平(P<0.01)、蛋白尿(P<0.05)显著降低,肾脏病理、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TGF-β1、FN、COLⅠ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线粒体膜电位增加且ATP酶含量上升(P<0.0001),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蛋白 P-AMPK/AMPK、PGC-1α、TFAM表达增加(P<0.05)。结论 在DKD中,利格列汀具有降低尿白蛋白,善肾脏纤维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PGC-1α/TFAM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介导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抑制Hmga2促进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并加速骨缺损修复
    柯志勇, 黄子城, 何若琳, 张倩, 陈思旭, 崔忠凯, 丁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4 (7): 1227-1235.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4.07.02
    摘要357)   HTML813)    PDF(pc) (5574KB)(2264)    收藏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和Rstudio软件,挖掘出在ADSCs“成脂-成骨”分化平衡中的关键节点因子HMGA2,并通过在线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工具String和绘图软件Cytoscape,绘制HMGA2在成骨分化中的互作关系网络,预测其下游作用靶点。设计Hmga2 siRNA并转染小鼠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ADSCs),诱导其体外成骨分化,在不同时间点(Day 3,Day 7,Day 14)收集样本,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能力,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骨特异性标志物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和骨钙素(OCN)的表达。将敲低 Hmga2 的mADSCs移植至小鼠不可自愈合颅骨缺损处,术后6周通过μCT扫描、骨组织学染色检测成骨标志物,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 结果 GEO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HMGA2在ADSCs成脂分化进程中表达上调。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提示在ADSCs成骨分化中,HMGA2的潜在作用靶点包括SMAD7、CDH1、CDH2、SNAI1、SMAD9、IGF2BP3、ALDH1A1。抑制Hmga2后,mADSCs中成骨分化相关标志物RUNX2、OPN和OCN的表达显著上调,且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和钙结节的形成增加(P<0.05)。在小鼠颅骨缺损模型中,敲低Hmga2促进了骨缺损部位的新骨形成(P<0.05)。 结论 HMGA2是调控ADSCs成骨分化的重要因子,抑制Hmga2能显著促进ADSCs成骨分化,并加速体内骨缺损的修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桂枝甘草汤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心力衰竭: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
    赵宇曦, 赵 旭, 朱清楠, 朱炳睿, 张震彬, 陈 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5): 772-782.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05.13
    摘要519)   HTML24)    PDF(pc) (6144KB)(2232)    收藏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桂枝甘草汤治疗心力衰竭潜在作用靶点与通路。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TCM@Taiwan 数据库获得桂枝甘草汤化学成分,采用 SwissTargetPrediction 数据库预测药物潜在靶点信息,通过用DisGeNET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TTD数据库获得心力衰竭靶点,采用Venny2.1.0对药物与疾病的靶点进行交集选取,采用Uniprot数据库转换信息,采用Cytoscape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得到桂枝甘草汤治疗心力衰竭的核心靶点,并将核心靶点通过 Metascape数据库进行 GO 分析及 KEGG 分析。通过Western blot验证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根据网络药理学结果中degree值及与心力衰竭过程相关程度筛选出3个因子(PKCα、ERK1/2和BCL2),在戊巴比妥钠溶于无血清高糖培养基处理的H9C2细胞中模拟心衰缺血缺氧环境,提取心肌细胞总蛋白,测定PKCα、ERK1 /2和BCL2的蛋白含量。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得到桂枝甘草汤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靶点有190个,它们主要参与循环系统过程、氮化合物的细胞反应、阳离子稳态、MAPK级联的调节等生物过程;参与调控癌症相关通路,钙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38条通路。体外细胞模型的Western blot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组PKCα和ERK1/2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心力衰竭+桂枝甘草汤组其相对含量降低(P<0.05);心力衰竭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P< 0.05),心力衰竭+桂枝甘草汤组其相对含量与心力衰竭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桂枝甘草汤可能通过作用于PRKCA、PRKCB、MAPK1、MAPK3、MAPK8等多个靶点,下调PKCα和ERK1/2因子的蛋白表达,上调BCL2因子的蛋白表达,调控癌症相关通路、钙信号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来治疗心力衰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Hsa-miR-148a-3p通过下调DUSP1基因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行为
    许家铭, 林 龙, 陈琼慧, 李 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9): 1515-1524.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09.09
    摘要200)   HTML23)    PDF(pc) (5214KB)(1700)    收藏
    目的 通过生信分析结合体内外实验验证Hsa-miR-148a-3p调控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TCGA数据库下载数据并鉴定差异微小RNA(miRNA)和信使RNA(mRNA);数据库筛选差异miRNA靶基因;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及筛选TOP10 hub基因;TCGA数据库验证TOP10hub基因的表达;Cytoscape构建miRNA-TOP10hub基因网络。定量逆转录 PCR(RT-qPCR)实验检测Hsa-miR-148a-3p和DUSP1在人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采用Hsa-miR-148a-3p mimic、Hsa-miR-148a-3p inhibitor及对照NC转染MCF-7细胞。分为NC组,NC mimics组,Hsa-miR-148a-3p mimics组,NC inhibitor组,Hsa-miR-148a-3p inhibitor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Hsa-miR-148a-3p和DUSP1的结合;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和细胞凋亡实验验证Hsa-miR-148a-3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建立裸鼠成瘤模型,测量小鼠肿瘤质量和体积;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小鼠生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DUSP1的表达水平。结果 获得乳腺癌差异miRNA 54个(8个下调,46个上调),差异mRNA 799个(509个下调,290个上调);54个差异miRNA预测靶基因3716个,与差异mRNA取交集,得到150个交集基因;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中的TOP10hub基因为MET,LPAR1,LAMC1,FOS,EGFR,PIK3R1,DUSP1,GNAI1,LAMA4,NR3C1,这些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显著下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Hsa-miR-148a-3p能与DUSP1结合;RT-qPCR结果表明,Hsa-miR-148a-3p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显著上调(P<0.01),而DUSP1则显著下调(P<0.01)。细胞实验结果表明,Hsa-miR-148a-3p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细胞的凋亡(P<0.0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Hsa-miR-148a-3p促进小鼠体内肿瘤质量和体积的增长(P<0.01),缩短小鼠的存活时间(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sa-miR-148a-3p 抑制DUSP1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Hsa-miR-148a-3p通过抑制DUSP1的表达而作为癌基因发挥作用,这有助于开发针对乳腺癌的新型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二陈汤通过调控脾脏铁转运能力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的铁代谢
    邓广辉, 贾 慧, 李允家, 李俊杰, 吴潮锋, 石 皓, 秦梦晨, 赵嘉敏, 刘 畅, 廖雨欣, 高 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8): 1287-1296.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08.04
    摘要593)   HTML23)    PDF(pc) (3455KB)(1614)    收藏
    目的 探讨二陈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铁稳态的影响以及调控脾脏细胞铁离子转运能力的机制。方法 将3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陈汤低剂量组(7.5 g/kg)、二陈汤中剂量组(15 g/kg)、二陈汤高剂量组(30 g/kg)、多烯磷脂酰胆碱组(9.12 mg/kg),6只/组。对照组给予低脂低糖饮食,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12周。药物组于第7周开始灌胃给药,其余组灌胃等体积饮用水,3次/周。采用HPLC-MS检测二陈汤的活性成份;HE染色和尼罗红染色评估肝脏脂质累积情况;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脾脏铁含量;蛋白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铁转运蛋白(Fpn1)、转铁蛋白受体(TfR)、前列腺六跨膜上皮抗原3(Steap3)、血红素加氧酶1(HO-1)、Ter-119、CD163和CD68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脂质累积显著增多,而中剂量和高剂量二陈汤组可部分逆转上述结果。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相比,中浓度和高浓度二陈汤组的降脂效果更佳。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铁离子含量降低,血清铁离子浓度升高(P<0.05),TfR 蛋白表达降低(P<0.05),Fpn1蛋白表达升高(P<0.05)以及Steap3蛋白表达升高(P<0.01)。药物组可降低血清铁离子水平(P<0.01),上调脾组织铁离子含量,降低Fpn1和Steap3蛋白的表达(P<0.01,P<0.05),并上调脾脏TfR蛋白的表达(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脾脏HO-1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二陈汤通过上调HO-1的表达改善脾脏CD163巨噬细胞的功能(P<0.05)。结论 二陈汤通过改善脾脏细胞铁离子转运能力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铁代谢紊乱,进而缓解NAFLD的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六味酸枣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动物实验
    张 倩, 张梅奎, 刘颖璐, 王 妍, 吕菲菲, 王毓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9): 1536-1547.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09.11
    摘要344)   HTML38)    PDF(pc) (3884KB)(1540)    收藏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六味酸枣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作用机制,并运用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借助TCMSP 和 Batman-TCM 数据库检索六味酸枣汤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以“Perimenopausal Insomnia”为关键词在OMIM、Genecards和Gene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 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治疗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AutoDock对六味酸枣汤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实验,同时以动物实验验证结果。取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和对氯苯丙氨酸腹腔注射建立PI模型。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10 mL/kg、唑吡坦10 mg/kg以及六味酸枣汤9.0、18.0、36.0 g/kg灌胃,连续8 d。末次给药后进行戊巴比妥钠协同的翻正反射实验,记录各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长,ELISA法测定血清雌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等激素水平,WB和PCR法分别检测下丘脑组织中ESR1与SIRT1的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 共筛选出六味酸枣汤活性成分99个,药物靶点389个,PI相关靶点187个,药物与PI共同靶点15个;核心活性成分主要为亚美异粟碱、酸枣仁环肽、白桦脂酸等,核心靶点包括ESR1、SIRT1、SERPINE1、COMT和CCL2等。GO分析结果主要包括RNA聚合酶II启动子对转录的正向调节、对药物的反应和转录的正向调节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通路包括多巴胺能突触途径和酪氨酸、色氨酸代谢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六味酸枣汤主要活性成分与ESR1、SIRT1和SERPINE1有较好的结合能,与酒石酸唑吡坦相当。动物实验表明,六味酸枣汤可有效改善大鼠失眠症状(P<0.01),调节雌激素等HPO轴相关激素水平(P<0.05),促进ESR1和SIRT1的蛋白与mRNA表达(P<0.01)。结论 六味酸枣汤可能通过亚美异粟碱、酸枣仁环肽、白桦脂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协同调控ESR1、SIRT1和SERPINE1等基因表达,进而达到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肾病III号方治疗慢性肾脏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
    罗冠峰, 刘华熙, 谢 钡, 邓伊健, 谢鹏辉, 赵晓山, 孙晓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6): 924-934.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06.07
    摘要1293)   HTML18)    PDF(pc) (4146KB)(1482)    收藏
    目的 观察肾病III号方对5/6肾切除大鼠肾功能、肾脏病理的改善作用及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肾病III号方抗慢性肾脏病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从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30只制作5/6肾切除模型,造模2周后测血清肌酐,并将造模组随机分为肾病III号方组、氯沙坦组、模型组。肾病III号方组予肾病III号方灌胃,氯沙坦组予氯沙坦钾灌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给药16周后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HE染色及免疫印迹法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相关因子。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索肾病III号方抗慢性肾脏病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免疫印迹法验证核心靶点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肾病III号方治疗后,5/6肾切除大鼠的血清肌酐、尿素氮降低(P<0.05),肾组织的病理损害减轻,且肾组织中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经治疗后也得到相应改善。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肾病III号方主要活性成分有金合欢素、芹菜素、异泽兰黄素、槲皮素、山奈酚、木樨草素等,关键靶点为STAT3、SRC、CTNNB1、PIK3R1、AKT1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肾病III号方的活性成分与STAT3、SRC、CTNNB1、PIK3R1、AKT1靶点都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免疫印迹法验证发现肾病III号方能恢复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中STAT3、PI3K、AKT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 肾病III号方能减轻5/6肾切除大鼠所致的肾脏损伤,其主要的药效成分可能通过调控STAT3、PIK3R1、AKT1等多靶点发挥抗慢性肾脏病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甲基转移酶样3抑制剂STM2457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高毅男, 王培君, 逯素梅, 马万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10): 1689-1696.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10.06
    摘要522)   HTML23)    PDF(pc) (4948KB)(1444)    收藏
    目的 探讨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特异性抑制剂STM2457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动物水平:15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基础组(CD组,n=5,10%低脂饲料喂养16周)、高脂组(HFD组,n=5,60%高脂饲料喂养16周,建模MAFLD)、STM2457组(STM组,n=5,60%高脂饲料建模小鼠MAFLD后,给予STM245750 mg/kg腹腔注射2周)。斑点杂交实验(Dot-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m6A修饰水平,检测各组肝组织匀浆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形态,IPGTT和IPITT检验小鼠胰岛素抵抗程度,代谢笼实验检测代谢方式的改变,透射电镜(TEM)检测线粒体的形态。细胞生物学水平:油酸钠/棕榈酸钠作用48 h诱导建立人肝癌细胞株HepG2脂肪变性模型(FFA)。STM2457组在诱导脂肪变性的同时给予STM2457(1 μmol/L)作用48 h,通过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JC-1)检测线粒体功能。结果 经高脂饮食诱导建立的MAFLD模型小鼠,其肝组织中m6A修饰水平升高,METT3的mRNA表达上调,与CD组比较,HFD组METT3的mRNA表达上调1.557±0.074倍(P<0.05),而在STM2457作用下,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且肝脏脂质沉积减少,肝组织m6A修饰水平下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升高,肝组织匀浆TG含量减少,(P<0.05),血清ALT、AST含量降低(P<0.05),。HFD组肝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线粒体膜电位下降,STM2457作用后线粒体形态恢复正常,膜电位上升(P<0.05)。结论 METTL3抑制剂STM2457能够通过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线粒体损伤改善MAFLD。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JAG1影响单核-巨噬细胞重塑三阴性乳腺癌转移前微环境:基于外泌体中的LncRNA MALAT1
    徐梦歧, 石宇彤, 刘俊平, 吴敏敏, 张凤梅, 何志强, 唐 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9): 1525-1535.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09.10
    摘要227)   HTML14)    PDF(pc) (2356KB)(1427)    收藏
    目的 探讨JAG1对单核-巨噬细胞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肿瘤转移前微环境(PMN)中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以期为TNBC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方法 人TNBC细胞MDA-MB-231,MDA-MB-231B体外培养,qRT-PCR检测JAG1的表达。动物实验将雌性裸鼠分为MDA-MB-231组和MDA-MB-231B组,5只/组,分别往乳腺脂肪垫注射细胞5×106,6周取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人源单核细胞THP-1为研究对象,分别经人源JAG1重组蛋白(rhJAG1)直接处理或经TNBC条件培养基(CM)处理,通过单核-内皮粘附、Transwell、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JAG1对单核细胞的直接作用和在PMN中的影响。实验分为5组:Control组:THP-1正常培养;231-CM组:THP-1+231-CM;231-JAG1-CM组:THP-1+rhJAG1处理后231-CM;231B-CM组:THP-1+231B-CM;231-DAPT-CM组:THP-1+DAPT处理后231-CM。透射电镜(TEM)、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检测JAG1对TNBC外泌体分泌影响。生物信息学筛选与LncRNA MALAT1相互作用的miRNA并行qRT-PCR验证。结果 与MDA-MB-231相比,侵袭株MDA-MB-231B的JAG1表达更高(P<0.01),肝转移面积更大;rhJAG1直接处理和TNBC条件培养基处理均能促进单核细胞的黏附、迁移,并影响其分化(均P<0.05);透射电镜和NTA检测显示JAG1能促进MDA-MB-231外泌体分泌数量增多(P<0.01),外泌体中LncRNA MALAT1含量升高(P<0.0001)。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与 LncRNA MALAT1 和 JAG1 相关的 5 个候选 miRNA,实验证实 miR-26a-5p 在 TMN 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中受到MALAT1的靶向调控(P<0.0001)。结论 JAG1能促进TNBC的外泌体分泌并影响其中Lnc MALAT1的表达,从而靶向PMN中单核-巨噬细胞miR-26a-5p的表达,从而使单核-巨噬细胞中JAG1表达升高,进而影响单核-巨噬细胞在PMN中的黏附、迁移和破骨分化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瑞马唑仑与艾司氯胺酮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对比
    吴美潮, 杨芳芳, 马行军, 蔡 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12): 2126-2131.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12.18
    摘要502)   HTML20)    PDF(pc) (836KB)(1365)    收藏
    目的 通过对比瑞马唑仑与艾司氯胺酮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临床效果,明确瑞马唑仑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择期全麻下行双侧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手术的1~4岁患儿6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瑞马唑仑组(R组)30例,艾司氯胺酮组(S组)31例。R组静脉应用瑞马唑仑0.2 mg/kg进行术前镇静,S组静脉应用艾司氯胺酮0.5 mg/kg进行术前镇静。记录两组患儿镇静后PSAS评分,生命体征(MAP、SpO2、HR),镇静评分,诱导时面罩接受程度评分,镇静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诱导后MAP、HR,苏醒后Ramsay镇静评分,麻醉期间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麻醉苏醒期躁动(EA),术后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术后第7天、第14天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发生。结果 两组患儿镇静后PSAS评分,镇静评分,诱导时面罩接受程度评分,诱导后MAP、HR,苏醒后Ramsay镇静评分,麻醉诱导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第7 d、第14 d术后不良行为改变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对比,R组镇静起效时间略长,麻醉苏醒时间短,麻醉维持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多(P<0.05)。与镇静前对比,R组镇静后MAP、SpO2、HR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镇静后MAP、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2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0.5 mg/kg艾司氯胺酮相比,静脉注射0.2 mg/kg瑞马唑仑用于1~4岁小儿术前镇静起效时间略长,苏醒时间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LRG1抑制小鼠肝巨噬细胞活化从而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于增强TGF-β1信号通路
    徐龙飞, 韩 晶, 杨 喆, 杨燕平, 陈金慧, 吴西军, 王 琪, 洪 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7): 1164-1171.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07.13
    摘要264)   HTML22)    PDF(pc) (8437KB)(1339)    收藏
    目的 探讨肝细胞来源的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对M1型肝巨噬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通过高脂饮食(HFD)喂养16周来建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模型,油酸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和肝细胞中LRG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将原代肝巨噬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脂肪变性肝细胞来源的上清(CM)刺激组、CM+LRG1组、CM+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CM+TGF-β1+LRG1组,各组培养24 h后,Westernbot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水平的表达,RT-PCR法检测iNOS、趋化因子1(CXCL-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水平的表达。MAFLD小鼠分为4组,1组作为对照(6只),其余3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射LRG1(6只)、TGF-β1(6只)或者TGF-β1+LRG1(6只),收集肝组织,经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中F4/80+细胞的分布,RT-PCR法检测肝组织iNOS、CXCL-1和IL-1β的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HFD小鼠肝组织和脂肪变性的肝细胞中LRG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脂肪变性肝细胞来源的CM刺激明显促进肝巨噬细胞中iNOS、CXCL-1和IL-1β的mRNA水平的表达,而TGF-β1和LRG1联合刺激时明显抑制这些分子mRNA水平的表达(P<0.05)。小鼠HFD16周后,单独注射LRG1或TGF-β1均可减少肝内脂质沉积以及肝内巨噬细胞的浸润,二者联合上述改变更加明显。同时,TGF-β1和LRG1联合刺激时也明显抑制iNOS、CXCL-1和IL-1β的mRNA水平的表达(P<0.05)。结论 LRG1通过增强TGF-β1信号通路抑制肝巨噬细胞浸润,从而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炎性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VDAC1通过诱导气道上皮细胞铁死亡参与屋尘螨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黄 奕, 林丽珊, 黄浩华, 董航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8): 1333-1338.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08.09
    摘要600)   HTML20)    PDF(pc) (1615KB)(1299)    收藏
    目的 探讨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选择性通道蛋白1(VDAC1)参与屋尘螨(HDM)诱导的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及调控气道上皮细胞铁死亡的机制。方法 人气道上皮细胞(HBE)体外培养,由HDM诱导HBE细胞进行体外实验,浓度梯度刺激24 h,分为正常对照组;200 U刺激组;400U刺激组;800U刺激组。随后使用VDAC1抑制剂VBIT-4干预,分为HBE正常对照组、VBIT-4组(10 μmol/L,24 h)、HDM(800 U/mL,24 h)组、HDM(800 U/mL,24 h)+VBIT-4(10 μmol/L,24 h)组,测定VDAC1以及铁死亡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BALB/c小鼠给予HDM构建哮喘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VBIT-4滴鼻组、HDM滴鼻组、HDM+VBIT-4滴鼻组,测定气道炎症水平与铁死亡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通过使用HDM诱导的HBE细胞后,MtROS生成增多,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VDAC1(P=0.005)表达上调,铁死亡标记物标志物GPX4(P=0.01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TH1(P=0.030)水平则出现上调;而使用VBIT-4会显著抑制因HDM诱导的FTH1(P=0.037)的表达,并且恢复了GPX4(P=0.029)表达;在HDM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中,H&E染色和肺泡灌洗细胞计数显示,相较于HDM组,HDM+VBIT-4组的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炎症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002);瑞氏-姬萨姆染色也表明VBIT-4减少了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的数量(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气道上皮细胞GPX4表达在VBIT-4干预下上调。结论 VDAC1参与HDM诱导的支气管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可能通过引起铁死亡实现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六神丸治疗小鼠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验证方法
    张雪芳, 陈延华, 李宗恒, 尚 靖, 袁泽婷, 邓皖利, 骆 莺, 韩 娜, 殷佩浩, 殷 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7): 1051-1062.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07.01
    摘要694)   HTML73)    PDF(pc) (3383KB)(1225)    收藏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讨六神丸治疗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A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BATMAN-TCM、CNKI、PubMed、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取六神丸和CAC相关靶点,利用Venny在线作图网站得到六神丸-CAC共同靶点。然后,通过Cytoscape 3.8.2构建PPI网络筛选六神丸治疗CAC的核心靶点,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体内实验验证分析,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trl)、模型组(AOM/DSS)和六神丸组(LSW),采用AOM/DSS构建CAC小鼠模型。通过小鼠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长度、肿瘤大小和肿瘤数量等评估六神丸对CAC的治疗作用;HE染色、RT-qPCR方法检测六神丸对CAC小鼠炎症介质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UNEL染色评估六神丸对AOM/DSS诱导结肠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六神丸对CAC小鼠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69个六神丸-CAC共同靶点,构建PPI网络进行核心靶点筛选,得到33个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六神丸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作用于CAC。体内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六神丸治疗能够显著抑制小鼠结肠炎相关肿瘤的发生,减少肿瘤数量和负荷(P<0.05),明显改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下调促炎细胞因子mRNA水平,抑制结肠肿瘤细胞增殖(P<0.01)并促进其凋亡(P<0.001);同时,六神丸还显著降低了结肠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P<0.05)。结论 六神丸可能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信号TLR4的表达,减轻小鼠肠道炎症,抑制结肠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来发挥抗CAC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Leptin循环水平与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的关联性:一项病例对照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赵欢灵, 凌羽晓, 宓 帅, 朱家豪, 范佳耀, 杨 叶, 王 晶, 李迎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12): 1989-1997.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12.01
    摘要411)   HTML81)    PDF(pc) (988KB)(1209)    收藏
    目的 探究Leptin循环水平与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联,为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及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为研究现场,共收集结直肠腺瘤患者497例,结直肠癌患者955例,健康对照911例。通过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并采集血液样本和提取DNA,选取Leptin的工具变量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分层分析,评估血清Leptin水平与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以及结直肠腺瘤进展为结直肠癌的关联。进一步将遗传风险评分(GRS)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逆方差加权法进行单样本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来评估Leptin循环水平与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进展为结直肠癌风险之间潜在的因果关联。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最低四分数的Leptin水平相比,高水平的Leptin与结直肠腺瘤呈正相关(OR=1.63,95% CI:1.16~2.30,P=0.005),高水平的Leptin与结直肠癌呈负相关(OR=0.53,95% CI:0.38~0.74,P<0.001),高水平的Leptin也与结直肠腺瘤患者进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呈负相关(OR=0.44,95% CI:0.29~0.66,P<0.001)。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Leptin的GRS无论是否加权,均与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以及结直肠腺瘤进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无统计学关联。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也未发现Leptin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联(P>0.05)。结论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Leptin可能与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进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存在关联,但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尚不支持Leptin与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进展为结直肠癌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健脾滋肾方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足细胞自噬: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研究
    陈君洁, 黄传兵, 李 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4 (3): 465-473.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4.03.07
    摘要189)   HTML20)    PDF(pc) (2111KB)(1208)    收藏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通过临床验证,探讨健脾滋肾方从足细胞自噬途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潜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GeneCards、OMIM及TTD数据库获取健脾滋肾方及SLE、足细胞自噬相关靶点;取三者交集得到健脾滋肾方经足细胞自噬途径治疗SLE的潜在作用靶点。Cytoscape3.9.1构建“复方-成分-疾病-潜在靶点”网络及蛋白质互作网络,筛选出关键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临床纳入46例SLE患者和10例健康人,将S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1)。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及吗替麦考酚酯,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健脾滋肾方,疗程均为12周。运用ELISA检测SLE组及健康人群尿液中nephrin、synaptopodin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内p-JAK1/JAK1、p-STAT1/STAT1、LC3II/LC3I、p62蛋白水平,并观察经健脾滋肾方干预后对SLE患者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synaptopodin)、自噬水平(LC3II/LC3I、p62)及p-JAK1/JAK1、p-STAT1/STAT1表达影响。结果 经筛选得到健脾滋肾方经足细胞自噬途径治疗SLE的关键活性成分4种,核心靶点基因5个(STAT1、PIK3CG、MAPK1、PRKCA、CJA1);富集分析显示可能涉及AGE-RAGE、JAK/STAT、EGFR、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活性物质和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其中STAT1 是结合活性最好的靶蛋白,表明STAT1 可能是健脾滋肾方给药后负责信号转导的重要介质。临床试验证实健脾滋肾方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p-JAK1/JAK1及p-STAT1/STAT1、LC3II/LC3I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升高p62蛋白表达水平(P<0.05),降低尿液中nephrin、synaptopodin水平(P<0.05)。结论 健脾滋肾方经足细胞自噬治疗SLE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其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异鼠李素等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STAT1靶基因,抑制JAK/STAT通路相关基因表达,调控自噬减轻SLE足细胞损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东革阿里抗炎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方法
    刘 芳, 张远芳, 刘 鹏, 刘佳敏, 刘思妤, 王俊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6): 879-888.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06.02
    摘要1155)   HTML23)    PDF(pc) (2673KB)(1155)    收藏
    目的 阐明东革阿里抗炎活性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二甲苯致耳肿胀和脂多糖致急性肺炎模型筛选东革阿里的活性部位;采用UPLC-Q-TOF-MS/MS技术鉴定活性部位的化学组成,结合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东革阿里抗炎的潜在作用靶点,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图,Cytoscape软件做网络拓扑分析并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进行核心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Pymol软件将对接结果可视化;采用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验证东革阿里抗炎作用机制,通过Griess试剂法检测NO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1、JAK2及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东革阿里75%提取物(ELE)为活性部位,该部位共鉴定出37个化学成分,化合物和疾病共有靶点541个,涉及JAK/STAT3、cAMP等信号通路,筛选出12个指标性成分,指标性成分与涉及信号通路上的2个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良好;细胞验证实验显示ELE的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细胞NO的释放量,中剂量可以显著降低JAK2和STAT3的表达。结论 东革阿里抗炎活性的物质基础为苦木素及生物碱类成分,其抗炎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靶向JAK2、STAT3调控JAK/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六味地黄丸减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疲劳的作用机制:基于抑制表观调控分子BRD4通路
    阮红良, 佘冬梅, 孙绍裘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12): 1998-2005.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12.02
    摘要293)   HTML41)    PDF(pc) (2497KB)(1105)    收藏
    目的 基于表观遗传信号分子-溴结构域蛋白4(BRD4)表达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及疲劳疗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双侧卵巢摘除法制备PMOP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L/kg)、中药组(六味地黄丸385.7 mg/kg),15只/组。中药组治疗12周后取股骨标本检测股骨密度强度以及骨组织BRD4蛋白的表达。检测各组鼠模型负重力竭游泳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鼠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原代培养成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BRD4,MAPK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BRD4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大鼠相比较,中药组BRD4蛋白表达水平下调;鼠负重力竭游泳实验发现,中药组明显改善疲劳(P<0.05)。成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显示,中药组BRD4,MAPK和NF-κB蛋白表达减少。GSE56116数据集分析发现,肾阴虚组BRD4表达明显高于肾阳虚组和非肾虚组(P<0.05)。BRD4表达上调涉及神经配体受体反应、细胞骨架重排及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趋化性等信号通路。结论 六味地黄丸可以减轻PMOP及疲劳表现,可能与BRD4表达减少以及BRD4介导的信号通路有关;BRD4有望成为PMOP潜在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左归降糖解郁方促进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的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并激活Shh信号通路
    杨 蕙, 王 华, 李成龙, 何 雄, 雷诗卉, 李 薇, 孟 盼, 王瑾茜, 刘 检, 王宇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5): 694-701.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05.03
    摘要331)   HTML24)    PDF(pc) (1992KB)(1076)    收藏
    目的 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调节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Shh信号通路,改善齿状回神经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方法 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16只/组:模型组、阳性药(二甲双胍+氟西汀)组、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 组;另设健康SD大鼠为正常组。其中,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 等体积蒸馏水。给药结束后,采用血糖试纸检测大鼠血糖,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和学习记忆功 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瘦素水平。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齿状回Nestin和Brdu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神经干细胞自我更新标(P<0.01)志物及Shh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和瘦素水平 显著升高(P<0.01),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水迷宫实验中动物登台时间明显延长,寻台时间明显缩短,穿台 次数明显减少(P<0.01);海马齿状回Nestin和Brdu表达显著减少(P<0.01),Cyclin D1、SOX2、Shh、Ptch1、Smo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0.01),Gli-3表达显著升高(P<0.01),细胞核内Gli-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可显 著降低模型大鼠的血糖(P<0.01)和瘦素水平(P<0.05),缩短动物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P<0.01)和在水迷宫实验中的登 台时间(P<0.05),延长寻台时间并增加穿台次数(P<0.01)。同时,该方高剂量可显著增加齿状回Nestin和Brdu表达(P<0.01),增 加海马Cyclin D1、SOX2、Shh、Ptch1、Smo蛋白表达(P<0.01),降低Gli-3表达(P<0.05),并增加Gli-1蛋白的核表达(P<0.01)。结 论 左归降糖解郁方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并激活干细胞Shh信号通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结直肠癌细胞通过激活成纤维细胞的ERK通路诱导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形成
    邓 婷, 杜伯雨, 郗雪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 (6): 943-951.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3.06.09
    摘要1012)   HTML14)    PDF(pc) (2225KB)(1075)    收藏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CRC)细胞(HCT116、Caco-2)条件培养基促进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形成的机制,为CRC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正常结直肠成纤维细胞(CCD-18Co)分为对照组、HCT116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HCT116-CM组)、Caco-2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Caco-2-CM组)、300 nmol/L ERK抑制剂SCH772984组(iERK组)、HCT116-CM联合ERK抑制剂组(HCT116-CM+iERK组)、Caco-2-CM联合ERK抑制剂组(Caco-2-CM+iERK组)。采用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CAFs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水平;利用RTCA、克隆形成和创伤愈合实验测定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CT116-CM和Caco-2-CM激活的成纤维细胞信号通路,同时检测相应信号通路阻断后CAFs形成情况。结果 HCT116-CM和Caco-2-CM可上调CCD-18Co中CAFs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纤连蛋白(FN)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mRNA表达水平并促进成纤维细胞向CAFs转化(P<0.05)。HCT116-CM和Caco-2-CM促进CCD-18Co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P<0.05)。HCT116-CM和Caco-2-CM增强CCD-18Co细胞中α-SMA蛋白的表达和ERK磷酸化修饰水平(P<0.05),ERK抑制剂SCH772984可抑制α-SMA的表达并抑制CRC细胞条件培养基的促CAFs形成作用(P<0.05)。结论 CRC细胞可通过激活成纤维细胞的ERK通路诱导CRC相关CAFs的形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