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来源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研究

  • 李高飞, 薛旭凯, 江建明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颈椎椎管内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内固定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7例我院脊柱骨科与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颈椎椎管内肿瘤临床资料,13例行肿瘤切除及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14行单纯肿瘤切除手术(无内固定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于术前和术后随访时按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疗效评定标准17分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并复查颈椎X线平片及颈椎MRI,了解手术对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内固定对其的影响。

    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术后1~56个月随访,平均29.7个月,除2例复发外,其余患者术后根性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反射异常较术前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11.7分升高至末次随访时14.9分(P < 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有出现鹅颈畸形的现象。

    结论

    无论是否行内固定,颈椎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谢进东, 徐啊白, 陈烈钳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科5例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病例,4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

    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40±23.7 min,平均出血量65±15.2 mL,无需输血,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平均住院时间7.4±1.1 d。

    结论

    对于膀胱出口梗阻合并膀胱憩室病例,行经尿道电切术+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微创治疗膀胱憩室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 王兰菁, 许乙凯
    2017,40(1): 9-11.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03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后纵隔神经节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认识。

    方法

    回顾18例经病理证实的后纵隔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CT或MRI),与病理对照,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本组11例发生于20岁以下,女性12例;病灶体积常较大,12例最大径线大于3 cm;CT值约20~40 Hu,大部分密度均匀;T1WI信号较低,T2WI呈高信号,2例其内可见低信号;增强扫描早期无强化,延迟期轻度强化。

    结论

    后纵隔神经节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影像学方法能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 袁焕初, 郑晓林, 邹玉坚, 高云, 肖利华, 王刚, 张世豪
    2017,40(1): 12-15.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04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MSCT)探讨肺局限性磨玻璃影(fGGO)与支气管的关系及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行256层iCT检查所检出的最大直径≤3.0 cm的fGGO患者86例,共89个fGGO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良性组29个,浸润前病变组11个,浸润性腺癌组49个,在横断位、薄层重组、曲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MinIP)图像上观察fGGO中磨玻璃部分的比例及其与支气管的关系。根据薄层CT图像上病灶内磨玻璃成分所占比例,将肺内磨玻璃密度影(fGGO)分为3类,A类为纯fGGO;B类为磨玻璃部分占51%~99%的混合fGGO;C类为磨玻璃部分≤50%的混合fGGO。将fGGO与支气管的关系分为5型:Ⅰ型:fGGO中的支气管被截断;Ⅱ型:fGGO实性成分内的支气管走行扭曲、扩张;Ⅲ型:fGGO磨玻璃区内的支气管扭曲、扩张;Ⅳ型:支气管在磨玻璃区走行正常;Ⅴ型:支气管在病灶旁边绕行,未进入病灶内部。

    结果

    (1)3组GGO与支气管存在关系的比率分别为65.5%、36.4%及95.9%,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58,P < 0.001);(2)GGO与支气管类型显示为Ⅰ型时,良性组、浸润前病变组及浸润性腺癌组分别为0、0、16个;Ⅱ型在3组中分别为2、0、15个;Ⅲ型在3组中分别为2、0、6;Ⅳ型在3组中分别为9、2、5个;Ⅴ型在3组中分别为6、2、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良性病变组以Ⅳ、Ⅴ型多见,浸润前病变组多与支气管无关系,浸润型腺癌则以Ⅰ、Ⅱ型多见;(3)按CT图像上病灶内磨玻璃成分比例,A类13个,B类32个,C类44个,病灶内磨玻璃成分含量与支气管分型间存在相关性(r=0.442,P < 0.000)。不同的病理类型的fGGO及GGO含量不同的病变与支气管存在不同的关系,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和多种重组方法,能清晰显示fGGO与支气管的关系及其形态特征,推断其组织学类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王涛, 高转转, 张良西
    2017,40(1): 16-19.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05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2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共60个恶性结节超声表现,包括结节的内部回声、边缘特征、纵横比、有无钙化、钙化类型及血流信号的分布特征等。并与同期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9例共48个甲状腺良性结节(≤10 mm)进行对比。

    结果

    在内部低回声、边界模糊、细钙化、纵横比≥1及血流信号分布方面,研究组癌结节与对照组良性结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华荣, 顾军, 徐宏亮, 倪英杰
    2017,40(1): 20-23.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06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双Endobutton纽扣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1~57岁,平均3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4 d,平均2 d,术后抗生素使用不超过3 d。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双Endobutton纽扣钢板组20例,锁骨钩钢板组20例,分别观察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

    结果

    Endobutton纽扣钢板组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与锁骨钩钢板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等早期并发症,每位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内固定松动及脱出,无关节再脱位发生。

    结论

    双Endobutton技术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非常有效的

    方法

    ,它手术切口小,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 谢素瑛, 翟玉霞
    2017,40(1): 24-26.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07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实验组)及60例同期来我院行体检的正常育龄妇女(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两组观察对象均实施阴道超声检查,实验组患者同时实施腹部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卵泡数目、卵巢体积、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以及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

    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以及两组观察对象的卵泡数目、卵巢体积、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取阴道超声进行诊断,能较为直观、清晰显示卵巢特征,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 陈超, 尹阳, 李娜, 王霞
    2017,40(1): 27-29.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08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髋部骨髓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方法

    收集我院经临床、MRI及X线3~6个月随访证实13例髋部骨髓水肿综合征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13例MRI检查,5例X线检查。

    结果

    13例髋部骨髓水肿综合征中,右髋8例,左髋5例;病变累及股骨头、股骨颈10例;累及股骨头、股骨颈及股骨粗隆3例;MRI表现:T1WI低信号13例;T2WI稍高信号或高信号12例,等信号1例;13例STIR或PDW-SPAIR均为高信号;4例关节腔少量积液,呈长T1、长T2信号;X线表现:5例股骨头、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骨质密度减低;所有病例骨皮质和股骨头外形完整,周围软组织结构正常。

    结论

    熟悉并掌握髋部骨髓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有利于做出正确诊断。

  • 张冬梅, 曾峰, 王海全
    2017,40(1): 30-32.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09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右下肺动脉直径联合肺动脉压力值在肺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49例确诊肺心病患者为肺心病组;以同期收治的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31例患者为COPD组;以及无心肺疾病的30例就诊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使用CT测量上述各组的右下肺动脉直径,心脏彩超测量肺动脉压力,比较各组的指标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肺心病病程的关系。

    结果

    随着肺心病病程的进展,右下肺动脉直径增大;对照组和肺心病组的主肺动脉直径及肺动脉压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心病组与COPD组、对照组组间的右下肺动脉直径/肺动脉压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右下肺动脉直径/肺动脉压力值变化与肺心病病程进展程度有关, 右下肺动脉直径/肺动脉压力值是诊断肺心病及其进程的CT监测指标。

  • 陈悦熙
    2017,40(1): 33-35.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10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1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

    结果

    13例中12例病变呈弥漫性分布,1例呈局限性分布。其多层螺旋CT表现:(1)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无融合趋势13例;(2)小气道的支气管扩张12例,合并有黏液栓3例;(3)小斑片状实变影8例、小空洞影2例,肺间质纤维化3例;(4)有副鼻窦炎病史11例,最常累及上颌窦;(5)DPB治疗前后CT变化,经治疗1~3个月后复查,病变有不同程度吸收。

    结论

    DPB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DPB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 黄建, 王锋润, 肖善榕
    2017,40(1): 36-39.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11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联合经会阴及经直肠腔内高频多普勒超声对肛周感染性病变的价值。

    方法

    55例肛周感染性病变患者(包括49例肛周脓肿及6例肛瘘患者)先行经会阴超声检查,后联合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探头,观察病灶位置、毗邻结构关系及超声特征,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及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

    经会阴超声确诊肛周脓肿48例,肛瘘4例,联合经直肠腔内超声后检查可多检出肛周脓肿4例,肛瘘2例,并可对各病灶进行准确定位、Parks分型,清晰显示病灶超声特征。

    结论

    联合经会阴及经直肠腔内高频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肛周感染性病变的解剖定位及周围毗邻结构,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 郑少伟, 钟浩博, 缪海雄, 刘伟乐, 李胜发, 陈楚群, 孙春汉
    2017,40(1): 40-43.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12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对骨肉瘤细胞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Q-PCR检测骨肉瘤组织和细胞中ASPP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肉瘤细胞中ASPP2蛋白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转移能力;co-IP实验检测β-catenin和E-cadherin相互作用水平;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在细胞核中表达水平。

    结果

    8例手术标本Q-PCR检测发现,骨肉瘤组织中ASPP2 mRNA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4株骨肉瘤细胞系中(OS187、SAOS2、HOS和MG63)ASP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正常成骨细胞明显减少。过表达ASPP2蛋白的SAOS2其转移能力明显减弱,同时β-catenin和E-cadherin相互作用水平增加,而β-catenin核转位减少。

    结论

    ASPP2可以减少骨肉瘤细胞SAOS2的转移,其机制可能的通过稳定β-catenin-E-cadherin复合体,抑制β-catenin核转位。

  • 崔彦莉
    2017,40(1): 44-47.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13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射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改善生存率提供参考指标。

    方法

    收集我科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其中术后放疗者55例,未行手术者25例;临床分期Ⅰ期30例,Ⅱ期37例,Ⅲ期13例;80例患者均接受体外调强放疗及腔内后装放疗。体外调强放疗处方剂量45~50 Gy/25次,单次1.8~2.0 Gy,若有肿大淋巴结,则给予同步加量至60~70 Gy。后装腔内放疗采用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进行,未手术患者放疗剂量35~42 Gy/6~7次,单次5~6 Gy,术后放疗患者放疗剂量为15 Gy/3次,单次5 Gy。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Forward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57.5%(46/80),其中Ⅰ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46.25%(37例),Ⅱ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11.25%(9/80),未出现Ⅲ、Ⅳ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mean、直肠V30、V35、V40、V50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直肠V40为影响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独立性因素。

    结论

    宫颈癌调强放疗直肠V40为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 余丹纯, 贾林, 余永森, 刘静, 黄耀星
    2017,40(1): 48-50.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14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方案隐匿的方法(按顺序编码、不透光、密封的信封)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及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在上述西药基础上配合半夏厚朴汤加减煎服,观察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症状积分(Gerd Q),评分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Gerd Q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且实验组食管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治疗后(15.01±7.79 mmHg)较治疗前(14.35±7.83 mmHg)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半夏厚朴汤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食管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

  • 蒋居毅, 刘天奇
    2017,40(1): 51-53.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15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射频消融术后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43例肝细胞癌患者治疗前和行射频消融术并接受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后,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比例以及CD4+/CD8+值。

    结果

    行射频消融术并接受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NK细胞比例及CD4+/CD8+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5),同时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

    结论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提高射频消融后肝细胞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 李荧, 赵宏辉, 张虹
    2017,40(1): 54-56.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16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分析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的疗效。

    方法

    将 80 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扁桃体剥离术(传统手术组)和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低温等离子手术组),并根据年龄段再次分 2 组。分析 4 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有无差异。

    结果

    传统手术组与低温等离子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等离子组中低龄组与高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较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

  • 纪国业, 林冬云, 朱冬卉, 廖永华
    2017,40(1): 57-59.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17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比腺病毒肺炎及非腺病毒呼吸道病毒肺炎儿童、腺病毒普通肺炎患儿及腺病毒重症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水平,了解腺病毒肺炎儿童降钙素原变化规律。

    方法

    选取 2015 年 1 月~2016 年 7 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诊断为小儿肺炎的患儿,先通过呼吸道病毒检测将患儿分组,检测腺病毒肺炎组及非腺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病毒肺炎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 作两样本 t检验;然后把两组降钙素原升高阳性率作χ2 检验;最后把腺病毒肺炎组再分为普通腺病毒肺炎组及重症腺病毒肺炎组,将该两组降钙素原浓度作两样本 t检验。

    结果

    腺病毒肺炎组及非腺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病毒肺炎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及降钙素原升高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腺病毒肺炎患儿降钙素原浓度(t=21.772,P=0.000)及降钙素原升高阳性率(χ2 =313.873,P= 0.000)均高于非腺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病毒组;普通腺病毒肺炎组及重症腺病毒肺炎组降钙素原浓度有显著差异(t =-11.190,P= 0.000),重症腺病毒肺炎组降钙素原浓度高于普通腺病毒肺炎组。

    结论

    腺病毒肺炎儿童血清降钙素原较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肺炎儿童明显升高,且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降钙素原浓度明显高于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中诊治中或应引起重视。

  • 卢斌, 徐美芳, 刘淮, 黄齐香, 刘丹平
    2017,40(1): 59-61.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18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中灌注不同化疗药物治疗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 2013 年 2 月~2015 年 8 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 55 例子宫疤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分组,甲氨蝶呤组 30 例,卡铂组 25 例,甲氨蝶呤组介入栓塞术中灌注甲氨蝶呤+术后 24 h 术后 B 超监护下行清宫术,卡铂组介入栓塞术中灌注卡铂+术后 24 h B 超监护下行清宫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疤痕妊娠的临床疗效。

    结果

    甲氨蝶呤组与卡铂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 7.93±1.74 d、6.48± 1.3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组与卡铂组患者血β-HCG 值降至正常的时间分别为 31.27±7.29 d、27.44±6.68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组与卡铂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为 5、6 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84)。

    结论

    介入栓塞术中灌注卡铂,能缩短住院时间以及缩短血β-HCG 值降至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

  • 王纯叶, 鈡婉平, 黄良喜, 陈剑虹, 李文斌
    2017,40(1): 62-64.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19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叶酸和活性叶酸补充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人群妊娠结局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实验收集我院 30~40 岁有既往流产史或畸形胎儿史女性并记录实验对象体质量指数。从中筛选 MTHFR677 1298 基因突变的高风险人群 80 名,随机分为实验组 40 名,对照组 40 名。实验组给予活性三代叶酸 800 μg/d,对照组给予叶酸 800 μg/d。每周电话回访记录流产、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例数。

    结果

    对照组、实验组年龄、流产次数、基因突变风险等级及服药时长无显著性差异。 经过平均 40 周的电话回访跟踪,对照组孕妇妊娠结局:足月正常胎儿 32 例、早产儿 4 例、早孕期流产 2 例、晚期流产 1 例;实验组 1 例中途退出,足月正常胎儿 30 例、早产儿 1 例、早孕期流产 5 例、晚期流产 2 例。两组娩出活胎均无神经管畸形胎儿及其他结构畸形胎儿。两组妊娠结局经 Mann-Whitney U 检验,P>0.05 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于 MTHFRC677T、A1298C 基因突变高风险人群给予甲基四氢叶酸无明显益处。建议高龄、有不良妊娠结局史女性叶酸每日补充量可由 400 μg/d 提高至 800 μg/d。

  • 基础研究

  • 陈茜, 赵天云, 郭小花, 潘永英, 刘文兴, 宋兴荣
    2017,40(1): 65-67.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20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膜联蛋白 A1(Annexin A1)蛋白在异丙酚对脓毒症大鼠肠保护作用中的机制。

    方法

    采用大鼠股静脉注射脂多糖复制脓毒症模型,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 6 组: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组、异丙酚组、脂肪乳组、内毒素+异丙酚组、内毒素+脂肪乳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1(IL-6)的表达; Western Blot 检测肠组织中 Annexin A1 表达;HE 染色比较各组肠组织形态。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 IL-1β,IL-6,TNF-α 表达明显升高,Annexin A1 表达明显降低;脂多糖+异丙酚组 IL-1β,IL-6,TNF-α表达明显降低,Annexin A1 表达明显升高(P< 0.05)。

    结论

    异丙酚对脓毒症大鼠肠道有明显的保护和抗炎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膜联蛋白 A1 蛋白相关。

  • 廖建坤, 何玉华, 陈亚平
    2017,40(1): 68-70.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21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大鼠局灶性脑损伤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水通道蛋白 4(AQP4)、蛋白激酶 C(PKC)的表达水平变化与脑水肿的关系。

    方法

    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CIR)组。通过绿色荧光蛋白 G FP 标识的 AQP4 示踪系统评价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水通透性,同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AQP4 和 PKC 的表达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结果

    CIR 后 6 h 大鼠开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脑组织含水量在 CIR 12 h 明显升高,24 h~3 d 时达到高峰;AQP4 表达在早期水平降低,从 12 h 逐渐升高,至 CIR 24 h 明显升高,3 d 达高峰;PKC 在 CIR 6 h 后缓慢增加,连续 5 d 维持较高水平。

    结论

    脑水肿可能和 PKC、AQP4 的升高相关,PKC 可能在 CIR 早期通过磷酸化 AQP4 以降低 AQP4 的表达以延缓脑水肿进程。

  • 吴小芳, 陆建林
    2017,40(1): 71-75.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22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使用两种扩增仪进行常规扩增和毛细管电泳,观察两种扩增仪对结果的影响以及有何不同。

    方法

    运用 PowerPlex 试剂盒对 DNA 在 Applied Biosystems 9700 和 Hema 9700 两种扩增仪上进行扩增,扩增包括对血卡进行直接扩增和对提取后的 DNA 进行扩增,然后在 Applied Biosystems 3130XL 上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使用同一 DNA 进行 5 次重复试验进行扩增仪的稳定性检测;使用 7 种非人样本 DNA 进行种属特异性检测;运用不同稀释度的 2800 阳性标准品进行灵敏度检测;对使用两种扩增仪扩增检测后的所有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

    结果

    使用两种扩增仪进行扩增检测后,其分型结果在两种扩增仪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其分型结果均稳定准确且在两种扩增仪上呈现一致性,种属特异性检测结果一致,灵敏度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

    两种扩增仪在进行常规扩增检测时,其结果在两种扩增仪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其结果呈现出一致性,两种扩增仪均可应用于常规扩增。

  • 综述

  • 林靖, 刘蓉, 宋朝理
    2017,40(1): 76-80.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23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泛素蛋白酶系统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Fbw7 是 E3 泛素连接酶的底物结合单位,参与泛素化降解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有关的重要分子,其调控异常在肿瘤细胞中极为常见。Fbw7 调控的底物包括一系列促癌分子和癌症相关转录因子,被认为是重要的抑癌分子。比如 Fbw7 可以通过调控 Cyclin E、c-Myc、Aurora A 减少因细胞周期异常而造成的染色体不稳,通过调控 p63、Mcl1 来影响细胞损伤修复并增加细胞凋亡,通过调控 TGFβ、mTOR 抑制肿瘤转移,再者可以通过对 Notch 和 Bcl2 家族分子的调控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因此稳定 Fbw7 的表达可以抑制肿瘤表型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就 Fbw7 结构功能、突变机制,调控通路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刘雪岩, 李成花, 杨萍
    2017,40(1): 81-84.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24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心梗后心衰是慢性心力衰竭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反应迅速、持续的激活是心梗后心衰的重要特征。适当的炎症反应可以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促进瘢痕形成及缺血心肌的恢复,而炎症反应过度、持久激活可促进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释放坏死物质,通过激活 TLR 介导的通路、补体系统以及 ROS 诱导的通路调控 NF-κB 相关通路,激活体内固有免疫。同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了炎症过程。如何通过调控心梗后心衰过程中的炎症反应从而抑制病理性重构为心衰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从炎症反应激活过程中的细胞基础及相关通路两方面,对炎症反应在心梗后心衰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做一系统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心衰过程中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抗炎治疗提供参考。

  • 聂玲辉, 伍志勇, 朱晓光, 商建青, 陈宝田, 朱玲玲
    2017,40(1): 85-89.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25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异常及免疫功能紊乱导致严重的贫血、感染、出血为临床表现的重度骨髓衰竭性疾病。SAA 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 SAA 的认识已从宏观微观有了质的飞跃。目前对 SAA 病因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 T 细胞亚群的异常、负性调控因子水平的改变、细胞凋亡等,现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曹昱, 郭敏, 韩炜伟, 李若美, 阮标
    2017,40(1): 90-91.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26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在儿童的客观听力评估和病变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在听力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电生理测试方法,尤其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适用于不能配合行为听觉评估的患者。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较传统听性脑干反应产生的反应信号大,不容易被人为的肌肉动作电信号所掩蔽,所以在儿童测试时通常不需要服用安眠药或镇静。本文就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的特点做一综述。

  • 温贤浩, 宪莹, 于洁, 徐酉华
    2017,40(1): 92-96.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27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是一组遗传性疾病,虽然它们具有共同的临床特征,但它们也有各自的临床表现,且临床表现多样化,往往容易导致临床误诊或漏诊。虽然这组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遗传学改变及基因异常往往是其根源所在,故一旦考虑这组疾病,建议行相关遗传学及基因检测,如果有条件可同时辅助其他检查手段如端粒酶长度等。虽然这组疾病的发病率不高,但随着下一代基因测序检测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被发现,也为准确诊断疾病提供了有利帮助。造血干细胞移植往往是根治这组疾病的唯一手段,而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有其局限性及治疗相关的风险,需根据病情而定。本文将从疾病的临床特征、遗传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对这一组疾病进行综述,以便临床医师能更加深入认识这组疾病,并及时进行诊断及治疗。

  • 石明晴, 周惠芳
    2017,40(1): 97-100.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28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Kisspeptins 的发现使人们对调控青春期和生殖的神经内分泌轴有了新的认识。Kisspeptins 不仅是促进 GnRH 分泌的上游因子,而且调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主要表现在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调节、青春期的启动以及生殖功能的调控等方面。 通过对健康人群及生殖内分泌紊乱患者的观察,发现 Kisspeptins 可以刺激 GnRH 分泌,后者诱导 LH 分泌,而且增强 LH 的脉冲频率。这些研究表明 Kisspeptins 将成为生殖内分泌研究的热点,并为生殖内分泌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目前许多动物试验研究证明 Kisspeptins 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存在潜在的作用,如卵巢的功能的调节、胚胎植入及胎盘的形成。本文将集中收集关于 Kisspeptins 调控 GnRH 的脉冲式分泌的现有的依据,特别是青春期启动及生殖内分泌方面。

  • 护理园地

  • 苟艳霞, 姚艳, 王刚, 张军花
    2017,40(1): 101-103.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29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复合手术内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及介入方式治疗巨大蛇形动脉瘤的手术配合。

    方法

    对 3 例复杂动脉瘤通过颅内外动脉搭桥及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复合手术室内配合情况。

    结果

    3 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效果良好,术后无感染并发症。患者出院时 GOS 评分 5 分 2 例,4 分 1 例。

    结论

    复合手术治疗是复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对术中护理配合要求高。术前充分的护理准备、术中高效的器械配合、复合手术室内合理的器材布局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汪洁, 曾海燕, 罗秋英, 黄金花, 吴慕廉
    2017,40(1): 104-105.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30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对急诊科护士焦虑原因的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以促进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焦虑原因有:易发生护患纠纷; 家庭角色缺失;工作强度大易发生差错;睡眠质量差;职业效能下降。采取对策:管理者合理选择护士;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冲突; 注重提高综合素质;重视自身调节;提高待遇等。认为管理者要合理选择急诊护士,注重护士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急诊护士应处理好工作与生活中的矛盾,注意维护自己良好的心态。

  • 黄柳红, 明雅焜
    2017,40(1): 106-108.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31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低危阴道分娩初产妇会阴裂伤程度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5 年 1~3 月, 阴道分娩且无会阴侧切指征的初产妇 182 例,随机分为 2 组,观察组 86 例,对照组 96 例,观察组在胎头着冠后实行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照组则按照传统会阴保护接生技术,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完整率及裂伤程度、会阴水肿情况、产后 2 h 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χ2=5.419,P<0.05),会阴水肿发生率低于观察组(Z=-2.3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会阴裂伤程度(Z=-0.647,P>0.05)、产后 2 h 出血量(Z=-0.423,P>0.05)及新生儿窒息率(Z=-0.486,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减轻了产妇会阴损伤程度,没有造成明显的分娩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 王冬云
    2017,40(1): 109-111.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32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

    方法

    我院从 2015 年 4 月起在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活动前后半年间随机抽样调查急诊危重转运的患者各 180 例,采用问卷调查及现场考核等方法,综合评价活动前后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转运时长、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效果。

    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过程中,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速度,同时也提高患者和接收科室满意度。

  • 技术方法

  • 赵运旺, 朱家宁
    2017,40(1): 112-115.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33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适配子快速检测肺癌肿瘤标志物的方法。

    方法

    利用指数级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技术筛选其高特异性适配子,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亲和力,最终选出一条高亲和力、强特异性的适配子。枸橼酸钠还原法制备纳米金颗粒。建立基于免标记纳米金和适配子的分析方法,并对其方法进行考察。

    结果

    通过 6 轮筛选得到三条 NSE 的高特异性、强亲和力的适配子,其中,a 适配子特异性最高。同时利用筛选得到的肺癌肿瘤标志物 a 适配子和纳米金颗粒建立一种快速检测 NSE 抗原的方法。

    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为肺癌的早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 医学教育

  • 张灵艳, 胡振彬, 朱筱
    2017,40(1): 116-118.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34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涉及范围广。医学影像专业医学生真正进入临床成为合格的影像医师必需经过科学的、具有实效的临床教学阶段。迷你临床评估演练(Mini-CEX)作为一种重要的、先进的临床教学方法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内科、外科、口腔及护理等临床科室以评价各类医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目前国内大陆地区尚未见 Mini-CEX 应用于医学影像学科中的研究和报道。Mini-CEX 应用于医学影像专业的临床教学评估,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影像思维,促进医学与人文的融合,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教学水平。该方法在影像学科初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教学效果。

  • 病例报告

  • 林鸿国, 黄学阳, 林茂生
    2017,40(1): 119-120.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35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小儿甲状腺内异位胸腺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案。

    方法

    回顾分析 1 例小儿甲状腺实质内异位胸腺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例为 2 岁患儿,因彩超发现甲状腺肿物疑为甲状腺肿瘤入院,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胸腺。

    结论

    重视超声在小儿异位胸腺诊断中的作用,谨慎选择手术的方式处理小儿异位胸腺,随诊代替手术切除的处理方案也是安全、 可行的。

  • 区景运, 胡波, 尹良红
    2017,40(1): 121-123.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36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中心静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支架断裂错位的处理措施。

    方法

    以 1 例因“右前臂动静脉内瘘处疼痛 1 月余”入院的肾衰竭置管透析的老年男性患者为对象,分析其右上肢静脉造影特点,从中探索其处理方法。

    结果

    造影结果显示右前臂桡静脉、头静脉血流缓慢,局部表浅静脉迂曲、增粗,肱静脉中段大量侧枝循环形成,上腔静脉近端呈支架置入术后改变,支架近端见一局限性狭窄,且支架中段断裂、错位;遂置入 10 mm×40 mm 球囊再次扩张狭窄段及支架,造影示:狭窄基本解除,支架内血流恢复通畅;术后患者右前臂无疼痛,右上肢体水肿完全消退。

    结论

    对于支架置入术后上肢疼痛的患者应考虑支架错位甚至断裂的可能;造影是明确支架状态的最有效措施,且可直接指导支架异常的处理。

  • 吴旦斌, 李玲
    2017,40(1): 124-126. DOI: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37
    摘要 ( ) HTML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白塞病是一种影响多系统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当累及胃肠道时,称之为肠白塞,可有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表现,但因缺乏特异性而极易误诊阑尾炎、炎性肠病等。本文报道 1 例肠白塞患者的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诊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