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2005, Vol. 25 ›› Issue (07): 917-918.

• • 上一篇    下一篇

6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经验

王得坤, 姜海明, 郑俊猛, 梁毅, 凌飞海, 王旭广   

  1. 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广东, 中山, 528403
  • 出版日期:2005-07-20 发布日期:2005-07-20
  • 基金资助:
    收稿日期:2005-5-26。
    作者简介:王得坤(1963- )男,本科,副主任医师

  1. 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广东, 中山, 528403
  • Online:2005-07-20 Published:2005-07-20

摘要: 目的 总结6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术前诊断5例为扩张性心肌病,1例为主动脉瓣二瓣畸形并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腱索断裂并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亚急性心内膜炎。术前心功能Ⅳ级,均为终末期心脏病。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95±9.1)mm,射血分数(EF)为(25±9)%,肺动脉压(41±10)mmHg,其中1例受者麻醉后吸100%氧情况下测肺动脉压为80/56mmHg。心脏移植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行双腔静脉原位心脏移植。供心热缺血时间3~5min,冷缺血时间140~260min。体外循环(CPB)转流时间105~1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105min,心脏均自动复跳。术后早期应用前列腺素E1,采用环抱素A或FK506、甲基强的松龙、骁悉三联抗排异药物治疗。应用心肌内心电图(IMEG)、心肌活检监测免疫排斥反应。结果 5例患者存活,患者术后未发生急性排异反应。出院后随访2~9个月心功能均为Ⅰ级,恢复工作。1例死亡。结论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作为一种监测排斥反应的无创方法,IMEG可以明显减少心肌活检的次数。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