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武汉市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该疾病后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1-2]。新冠肺炎具有人传人的特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较强,被国家卫健委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3-6]。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7]。欧洲当地时间3月11日,WHO宣布COVID-19疫情已构成全球性大流行(pandemic)[8]。根据WHO公布的数据,截至欧洲中部时间4月11日上午10时,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共造成超过161万人感染和近10万人死亡,其中中国境外确诊病例数是境内的18.3倍,境外死亡病例数是境内的28.8倍[9]。由于我国出入境人数众多,境外留学生、华侨等重点群体回国意愿强烈,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幅增加[7]。3月11日~4月10日,我国新增病例1175例,其中境外输入1104例,占比93.96%[10-11]。
面对境外输入疫情,早发现是有效防控的关键,也是遏制疫情向本土扩散的重要前提。入境至确诊的间隔时间则是衡量境外输入病例发现早晚的重要依据,其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针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少。广东毗邻港澳,外贸发达,对外交流密切,与内陆省市相比,面临着更大的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本文对截至4月10日的广东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的入境至确诊间隔时间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科学防控疫情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广东省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来自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http://sjkw.gd.gov.cn/)以及省内各市卫生健康委(局)公布的截至2020年4月10日24时的境外输入疫情通报。收集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来源国、入境时间、隔离类型、确诊时间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定义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3月3日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试行第七版)》的诊断标准[12]。
1.2 统计分析将广东省通报的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信息录入到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两组间和多组间病例入境至确诊间隔时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运用二分类logisitic回归(α入=0.05,α出=0.10)进行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2020年3月1日,深圳报告首例境外输入性COVID-19确诊病例[13]。截至4月10日24时,广东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病例179例[14](图 1)。在全国各省市中,广东境外输入病例总数位列第2名,仅次于上海市[15]。
![]() |
图 1 广东境外输入COVID-19疫情流行情况 Fig.1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imported COVID-19 ca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
179个病例中,男性111例(62.0%),女性68例(38.0%);年龄范围为1岁11月~70岁,平均年龄为31.6岁;分布在省内13个城市,其中广州、深圳数量最多,分别报告115例和37例。179个境外输入性病例来自28个国家,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其中英国(53例)、美国(32例)、菲律宾(17例)和法国(14例)人数最多。
2.3 入境至确诊间隔时间入境至确诊间隔时间呈正偏态分布,平均间隔4.21 d,中位间隔2 d,最长为23 d,最短为1 d。其中,以1、2、3 d居多,分别占比21.2%、37.4%、11.2%(图 2)。
![]() |
图 2 广东境外输入COVID-19病例入境至确诊间隔时间频数分布情况 Fig.2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interval between entry of mainland China and diagnosis of imported COVID-19 ca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
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病例的入境至确诊间隔时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现,性别与入境至确诊的间隔时间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国籍、病例发现方式、入境时健康状态、隔离类型、初次核酸检测结果、入境到检出阳性的间隔时间、入境地点与入境至确诊的间隔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 1)。
![]() |
表 1 广东境外输入COVID-19病例入境至确诊间隔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Tab.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interval between entry of mainland China and diagnosis of imported COVID-19 ca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Mean±SD) |
入境到确诊的间隔时间呈偏态分布,平均间隔4.21 d,以入境至确诊的间隔时间是否>4 d为标准,将179例病例分成两组“,是”为晚发现组(记为1),“否”为参照组(记为0)。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变量筛选采用Forward LR法。最终有以下变量进入方程:初次核酸检测结果、入境到检出阳性的间隔时间(表 2)。其中,初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入境到检出阳性的间隔时间T>2 d是境外输入性病例晚发现的风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
表 2 广东境外输入COVID-19病例入境至确诊间隔时间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Tab.2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terval between entry of mainland China and diagnosis of imported COVID-19 ca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
通过前阶段一系列防控举措的实施,国内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和局部暴发的风险依然存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16-19],COVID-19的传染性较强,强于SARS和MERS,而且人群普遍易感。随着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广东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国内其他地区一样,均由本土新增病例转变为以境外输入病例为主,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准确快速地识别发现确诊病例既可以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又可以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是遏制疫情向本土扩散的关键。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COVID-19病例发现与确诊的重要依据[12]。研究结果显示,入境到检出阳性的间隔时间T是病例发现的重要影响因素,T>2 d组病例晚发现的风险显著高于T≤2 d组,T>2 d组入境到确诊的平均间隔时间为9.78 d,远大于T≤2 d组的2.05 d。T与采样时间密切相关。由于COVID-19的潜伏期较长(普遍最长可达14天),而且许多感染者早期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20-21],如果未能及时对入境人员进行采样检测可能会增加病例延误发现的风险。这提示,针对入境人员应该一视同仁,无论是中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无论是入境时出现症状还是尚未出现症状,一律采取严格的采样检测和隔离措施,为疫情防控争取主动。另一方面,T还受到检测效率的影响,其检测所用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T。研究提示,应该努力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可以通过扩大快检试剂盒的使用范围,以缩短检测时间,尽早识别和发现病例。
同时,由于操作不规范或者因为病程早期病毒载量较低,核酸检测有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从初次核酸检测结果上看,初检结果为阴性者病例晚发现的风险显著高于初检结果为阳性者。初检结果为阴性的病例,其入境到确诊的平均间隔时间为8.66 d,远大于初检结果为阳性者的3.24 d。此外,有部分病例在确诊前多次核酸检测都为阴性,这极大地延迟了病例发现和确诊的时间。研究提示,一方面要尽量选择敏感度高、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检测试剂,并且要严格执行取样和检测的操作规范。另一方面,不仅要对初筛结果阳性者进行复核,对初筛结果阴性者也应该进行复核,以尽早发现和确定病例。此外,在筛查和诊断过程中还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减少漏诊。
广东省经济发达,对外交流密切,出入境人数众多。在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呈加速传播趋势的背景下[22],广东面临着巨大的疫情输入风险。研究提示,为了更好地防控境外输入疫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由省政府牵头建立,由各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海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机场、民航局等多部门组成的联防联控机制,集中统一领导,加强信息通报共享,提高协作能力[23-24]。二是把防控重点放在出入境关口,尤其是广州白云机场和深圳口岸,配备充足的人员与物资,同时要注意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护以及保障轮休。三是针对所有入境人员,要严格落实采样检测和隔离措施,除特殊情况需要居家隔离外,尽量安排在指定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针对出现症状的入境人员要尽快送至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隔离人员要提高采样检测效率和频次,做到尽早发现病例和避免漏诊。四是依托社区重点排查此前未被要求隔离的入境人员,此外要密切关注居家隔离的入境人员,履行好监督职责。
[1]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暂命名事宜的通知[EB/OL][2020.2.7].http://www.gov.cn:8080/zhengce/zhengceku/2020-02/08/content_5476248.htm.
|
[2] |
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2): 139-44. |
[3]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2): 145-51. |
[4] |
Huang CL, Wang YM, Li XW,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J]. Lancet, 2020, 395(10223): 497-506. |
[5] |
The Lancet. Emerging understandings of 2019-nCoV[J]. Lancet, 2020, 395(10221): 311. |
[6] |
Li XG, Zai JJ, Wang XM, et al. Potential of large "first generation"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J]. J Med Virol, 2020, 92(4): 448-54. |
[7]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下一阶段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工作[EB/OL][2020.3.16]. http://www.nhc.gov.cn/xcs/fkdt/202003/34e057348f244b0f9391d569334b844e.shtml.
|
[8] |
Mahase E. Covid-19: WHO declares pandemic because of"alarming levels"of spread, severity, and inaction[J]. BMJ, 2020, 368: m1036. |
[9] |
WHO.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Situation Report-82 [EB/OL][2020.4.11].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situation-reports/20200411-sitrep-82-covid-19.pdf?sfvrsn=74a5d15_2.
|
[10]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截至3月10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EB/OL][2020.3.11].http://www.nhc.gov.cn/xcs/yqtb/202003/b4abcf83e53d4284b2981c75917385eb.shtml.
|
[11]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截至4月10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EB/OL][2020.4.11].http://www.nhc.gov.cn/xcs/yqtb/202004/be5fdf84937844bcb88841c2c6bb8145.shtml.
|
[12]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Z]. 2020-03-03.
|
[13] |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3月1日, 深圳确诊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EB/OL][2020.3.1].http://wjw.sz.gov.cn/yqxx/202003/t20200301_19033745.htm.
|
[14] |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4月11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EB/OL][2020.4.11]. http://wsjkw.gd.gov.cn/zwyw_yqxx/content/post_2970207.html.
|
[15]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4月10日无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无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治愈出院13例[EB/OL][2020.4.11]. http://wsjkw.sh.gov.cn/xwfb/20200411/a5692d4884004ffe82ba79b1d834a742.html.
|
[16] |
Paules CI, Marston HD, Fauci AS. Coronavirus infections: more than just the common cold[J]. JAMA, 2020, 323(8): 707. |
[17] |
Munster VJ, Koopmans M, van Doremalen N, et al. A novel coronavirus emerging in China-key questions for impact assessment[J]. N Engl J Med, 2020, 382(8): 692-4. |
[18] |
Wang C, Horby PW, Hayden FG, et al. A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of global health concern[J]. Lancet, 2020, 395(10223): 470-3. |
[19] |
Chan JF, Yuan SF, Kok KH, et al. 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J]. Lancet, 2020, 395(10223): 514-23. |
[20] |
Mahase E. China coronavirus: mild but infectious cases may make it hard to control outbreak, report warns[J]. BMJ, 2020, 368: m325. |
[21] |
Wang FS, Zhang C. What to do next to control the 2019-nCoV epidemic?[J]. Lancet, 2020, 395(10222): 391-3. |
[22] |
WHO. WHO Director-General's opening remarks at the media briefing on COVID-19-23 March 2020[EB/OL][2020.3.23].https://www.who.int/dg/speeches/detail/who-director-general-s-openingremarks-at-the-media-briefing-on-covid-19---23-march-2020.
|
[23] |
郭岩, 黄旸木, 黄捷,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现状和其对中国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5): 643-8. |
[24] |
刘耀宝, 曹俊. 我国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的启示[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0. DOI:10.16250/j.32.1374.2020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