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肿瘤一区护理单元,广东 广州 510315
2. First Nursing Unit of Tumor Ward, Integr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510315
2019年12月中旬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多人感染不明原因新型肺炎,各级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组织力量开展调查和救治,科研人员迅速明确该类病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1-2]。世界卫生组织于2月11日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与此同时,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声明,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其中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3-4]。最新的研究表明SARS-CoV-2的基本传染数为3.77,其传播能力高于SARS-CoV的3.0 [5],因此我国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6]。截至2月11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确诊病例28018例。面对蔓延的疫情,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包括建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设立定点医院,实施强有力的隔离制度,停止大型集会活动,学校暂时停课,公共娱乐场所暂时停业等。在疫情爆发期间,我院有来自17所院校的95名护理实习生在院实习,为确保安全,医院规定于2月4日开始对留院的实习生进行集中隔离管理。实习生作为医护预备人员,临床经验不足,在面对突发疫情以及医院临时的管理措施时,其心理应激状况、焦虑水平和心理需求如何[7-9],作为医院管理者是亟需了解和掌握的[10-11]。本研究通过对全院护理实习生在此次疫情中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进行评估,从而为突发事件中护理实习生的心理培训和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问卷星的形式对本院95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92份,问卷有效率为96.8%。其中,男性6人,女性86人,年龄(21.26±1.01)岁;大专及以下学历6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7人。
1.2 调查工具 1.2.1 基本情况调查表自制一般资料与人口学特征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籍贯、学历、是否独生子女、临床实习时间、隔离之前是否接触过湖北籍人员、是否轮转过急诊或ICU病区、集中管理期间是否出现发烧症状。
1.2.2 焦虑自评量表(SAS)SAS [12]共20个条目,根据症状出现的频度,采用4级评分。该量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0.777,分半系数0.757,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累积各条目得分的总分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重。
1.2.3 抑郁自评量表(SDS)SDS表分为4级评分,共含有20个评价项目,使用简便,能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目前广泛应用于门诊病人的粗筛、情绪状态评定以及调查、科研等[12]。
1.2.4 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PSQI用于评定测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18个条目组成7个维度,每个维度按0~3分积分,累积各维度得分为PSQI的总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13]。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3组及3组以上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焦虑、抑郁状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实习生焦虑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14]92名护理实习生焦虑评分为(37.79±6.59)分,高于全国常模的(29.78±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66,P < 0.001)。
2.2 护理实习生抑郁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15]92名护理实习生抑郁评分为(43.98±9.74)分,高于全国常模的(41.88±10.57)分,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P < 0.05)。
2.3 护理实习生睡眠质量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16]92名护理实习生PSQI总分为(5.20±3.14)分,高于全国常模的(3.88±2.52)分,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1,P < 0.001),其中>7分者为16人(17.4%)。各维度得分中,入睡时间(1.92 ± 1.17)分、主观睡眠质量得分(0.88±0.69)分和睡眠效率(0.84±1.04)分排名前3位(表 1)。
![]() |
表 1 护理实习生睡眠质量与全国常模比较 Tab.1 Sleep quality of the nursing intern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national norms (Mean±SD) |
结果显示:在集中隔离之前是否接触过湖北籍人员、在集中隔离期间是否出现过发烧症状、PSQI评分是否大于7分对实习生的SAS和SDS得分有影响(P < 0.05,表 2)。同时集中隔离之前是否接触过湖北籍人员、在集中隔离期间是否出现过发烧症状、SAS和SDS评分是否大于50分对实习生的睡眠质量有影响(P < 0.05,表 2)。
![]() |
表 2 集中隔离期间护理实习生SAS、SDS和PSQI的单因素分析 Tab.2 Un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SAS, SDS and PSQI scores among the nursing interns during collective isolation (Mean±SD) |
经Pearson相关分析,SAS总分与PSQI总分与呈正相关(r=0.508),即焦虑程度越高(SAS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PSQI分数越高);抑郁状态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6),即抑郁程度越重,睡眠质量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3 讨论在突发疫情中,由于早期对于疾病的认识不足、病原体未知、传染途径不明确、致病机理和病理过程不清楚[17],尤其是缺少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时,人们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给心理带来巨大压力[18],而且这种负性情绪会进一步影响周边人群,导致更大规模的恐慌[19-20]。2019年12月发生在武汉的COVID-19是一种传染性和隐匿性极强、发展快、人群对其普遍易感且无特异性治疗的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系统疾病[3, 21]。
医院是防控疫情的堡垒,以往的研究表明不管是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抗疫勇士” [22],还是定点医院[14]抑或是普通病房的医护人员[23],在面对抗击疫情-这场无硝烟的战役中,其心理状态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24]。医疗机构中的实习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作为医护技的预备人员,是今后源源不断为社会和医疗机构提供医师、护士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新鲜血液供应库。保障群体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医院和社会的职责和义务。我院作为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在承担保家护院和抗击疫情重任的同时,对实习生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虽然实习生具有基本的医学知识,但作为医护预备人员,缺乏相应的临床经验和防疫经历,而且在目前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确保安全,我院对留院的95名护理实习生从2月4日开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实习生群体的生理和心理具有其自身特点[25]:他们的年龄基本在20岁左右,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对重大事件较为关注,但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心性发育不成熟。加之集中隔离后,生活环境和作息相对单一化,相互影响和较高的暗示性,在面对严峻的疫情以及身处高危场所(医院)下,他们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从众心理,比医疗机构中其他人员表现出更多的恐惧和焦虑[2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进行集中化休息管理1周后,护理实习生群体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SAS和SDS分别为(37.79±6.59)分和(43.98±9.74)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焦虑和抑郁水平(P < 0.001和P < 0.05),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分别为8.70%和29.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集中隔离之前是否接触过湖北籍人员以在集中隔离期间是否出现过发烧症状的实习生SAS和SDS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提示护理实习生群体对于疫情的发展趋势、病毒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自身的身体健康关注度较高,而且这些关注点可能对过于焦虑情绪和抑郁的心理状态有激发作用。本研究还对实习生在疫情爆发和集中隔离管理期间最担心的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担心自己和家人朋友被感染、疫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疫情对实习和工作的影响是目前实习生群体最关注的前三位因素,同时也可能是导致该群体出现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护理实习生群体在面对日益加重的疫情、病毒对生命健康带来的威胁以及目前医院的紧急管理措施下,心理存在明显的应激反应。根据上述调查情况,建议医院在制定实习生群体的心理干预方案时,应针对实习生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及完善的心理疏导,及时通报疫情防控进展、医院对防控采取的相关措施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实现信息及时公开化。同时应特别关注上述特殊人员的心理状况,保障在集中隔离期间的基本防护和生活物质供应,解决所有人的后顾之忧。
本次研究调查同样显示,护理实习生群体PSQI评分为5.20±3.14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评分3.88±2.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提示在集中化管理措施实施后,该群体存在睡眠质量变差的情况,并且要低于普通人群的睡眠质量。对护理实习生睡眠质量评分组成的各维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主观睡眠质量变差、入睡时间延长和睡眠效率下降是导致该群体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笔者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走访,观察到护理实习生在集中化休息管理后,由于临床工作和实习任务暂停,群体的作息时间出现显著变化,包括睡觉和起床时间偏晚,平均每晚的上床时间为11点9分(Pm),起床时间平均为9点33分(Am),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国人平均水平[27],而且入睡的时间超过半小时(36.2 min),达到《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28]中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之一。尽管平均睡眠平均时长达到8.64 h(不包括午睡时间),较国家成年人平均睡眠时间增加[29],但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床上时间)明显下降,这可能与集中隔离期间,由于活动范围减少、缺乏多样的文娱活动,加之医院对个人作息管理宽松以及自身的松懈,在本应睡觉和起床的时间段过多使用手机和电脑,用于刷微信、微博、抖音,聊天、网游等方式进行娱乐和获取最新资讯,从而导致生理的作息时间紊乱,主观睡眠质量也大打折扣。
研究还表明睡眠质量状况与焦虑和抑郁状态具有相关性,表现为睡眠质量不稳定的实习生其SAS和SDS得分较高,与文献报道一致[7, 30],这表明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况与睡眠障碍相互促进和互相影响,也提示若能对实习生群体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改善,其睡眠质量也可能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医院采取的集中隔离的管理方式可能降低了实习群体直接面对疫情的危险,但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封闭式的管理措施容易导致行为和习惯改变,对群体造成一定的应激反应和心理影响,作为管理者有必要在集中管理的同时,关注实习生的身心健康和睡眠状况,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善。
[1]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级响应态势分析与风险评估组. 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展和风险评估[R/ OL]. (2020-01-28)[2020-01-29]. http://news.medlive.cn/pul/infoprogress/show-165643_145.html.
|
[2] |
王琛, 王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医院感染及心理预防[J]. 全科护理, 2020, 18(3): 1-2. |
[3] |
王凌航.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征及应对[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1): 1-5. |
[4] |
Chen N, Zhou M, Dong X,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J]. Lancet, 2020, 395(10223): 507-13. DOI:10.1016/S0140-6736(20)30211-7 |
[5]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J].江苏中医药, 2020, 52(2): 95-6.
|
[6]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2): 145-51.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20.02.003 |
[7] |
李宇斯, 周曾理, 王小丹, 等. 某三甲医院护理实习生实习前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的相关性[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 25(10): 1571-4. |
[8] |
杨文亮, 金华, 陈晓霞, 等. 关于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J]. 甘肃科技, 2012, 28(17): 39-40, 65. DOI:10.3969/j.issn.1000-0952.2012.17.015 |
[9] |
孙勤, 唐泓源, 左月燃, 等. 149名实习护生SARS认知情况及其对职业态度的影响[J]. 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4): 13-5. DOI:10.3969/j.issn.1008-9969.2004.04.007 |
[10] |
王玲, 彭小春, 康乐, 等.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护理部的职能及部署[J]. 护理研究, 2020, 34(4): 1-2. |
[11] |
詹昱新, 李素云, 刘义兰, 等. 综合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护理应急管理[J]. 护理研究, 2020, 34(5): 1-5. |
[12] |
张作记. 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 北京: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5: 213-23.
|
[13] |
赵文文. 心外科ICU护士职业紧张及睡眠质量的现状研究[J]. 全科护理, 2019, 17(28): 3579-82. DOI:10.12104/j.issn.1674-4748.2019.28.039 |
[14] |
张文慧, 李儿, 郑丽平, 等. 杭州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士的焦虑现状调查及对策[J]. 健康研究, 2020, 40(2): 1-4. |
[15] |
陈静宜, 罗晓敏, 郑睿敏, 等. 多民族大学一年级新生焦虑抑郁状况调查研究[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7, 8(3): 22-5. |
[16] |
刘贤臣, 唐茂芹, 胡蕾, 等.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6, 29(2): 103-7. |
[17] |
张苍, 郭晓迪, 李洁娜, 等.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特点及应对措施探讨[J]. 全科护理, 2020, 18(4): 427-9. |
[18] |
王硕, 王滨有, 彭崇, 等. 民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SARS认知情况的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6): 503-7. DOI:10.3760/j.issn:0254-6450.2006.06.010 |
[19] |
苏莉, 韦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群体心理反应与干预[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12): 1139-41. DOI:10.3760/cma.j.issn.1674-6554.2005.12.042 |
[20] |
周小东.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防线要点[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 32(2): 1-2. |
[21] |
Zhu N, Zhang D, Wang W, et al.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J]. N Engl J Med, 2020, 382(8): 727-33. DOI:10.1056/NEJMoa2001017 |
[22] |
徐明川, 张悦. 首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一线支援护士的心理状况调査[J]. 护理研究, 2020, 34(3): 1-3. |
[23] |
杜娟, 焉艳, 丁体龙, 等. 参加突发疫情处置护理人员心理状况的调查[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17): 49-51. |
[24] |
魏华, 李廷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不同人群心理的影响及心理干预的建议[J]. 儿科药学杂志, 2020, 26(1): 1-4. |
[25] |
王身祥, 逄丽红. 医学实习生心理特点及个性特征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15): 140-2, 145. |
[26] |
王学义, 金圭星, 王青翠, 等. SARS流行期不同人群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11(6): 441-2. DOI:10.3969/j.issn.1005-1252.2003.06.018 |
[27] |
王诗谊. 中国睡眠呼吸知识的普及情况调查[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7, 4(2): 97-9. |
[28] |
张鹏, 赵忠新.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5): 363-7. DOI:10.3969/j.issn.1672-6731.2013.05.002 |
[29] |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总体要求、重大行动及主要指标[J].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9): 846-58.
|
[30] |
Becker NB, Jesus SN, João KADR, et al. Depression and sleep quality in older adults: a meta-analysis[J]. Psychol Health Med, 2017, 22(8): 889-95. DOI:10.1080/13548506.2016.1274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