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激战正酣,医务人员正在忘我奋战。但是,长时间佩戴口罩、护目镜、防护屏等防护用具,长时间穿着透气性能差的防护服并处于密闭环境,加上受压、摩擦、闷热潮湿等因素,容易引发皮肤过敏、皮肤浸渍、局部皮肤机械损伤甚至继发感染等多种皮肤问题,有可能导致非战斗减员。因此,目前很有必要就这些常见的皮肤问题及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特别是预防方法,并就疫(灾)区医疗队皮肤保障包应准备哪些常用药品提出建议。
1 对口罩、手套、洗手液或消毒液过敏怎么办?原因:主要是对防护用具或消毒用品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初期表现为接触部位如面部、手部皮肤的红斑、轻度水肿等,常常瘙痒不适,如接触致敏物时间长、自身敏感性高,则可能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丘疹、水疱,甚至糜烂,痒痛不适,导致接触性皮炎。
处理:停用可疑的洗手液或消毒液,改用其他不易致敏产品。若仅有红斑,皮肤无破损,可予以炉甘石洗剂外用,2~3次/d;若出现糜烂、渗液,应予以3%硼酸溶液或利凡诺溶液湿敷,2~3次/d,20~30 min/次;如瘙痒明显可选择氧化锌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其中之一外用[1];必要时可口服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其中1~ 2种);继发感染者可适当外用或口服抗生素(如: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等,1~2次/d;口服克林霉素片150 mg,2~3次/d)。
预防:尽量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物,或采用适当的阻隔措施。如:在接触部位先涂一层氧化锌软膏、凡士林软膏或他克莫司软膏等,再穿戴防护用具。如果是对乳胶手套过敏,可在手上先涂一层氧化锌软膏、凡士林软膏或他克莫司软膏等,然后穿戴一层薄膜手套或布手套,再穿戴乳胶手套。洗手液过敏则改用肥皂洗手。
2 皮肤压力性损伤(皮肤压痕)怎么办?原因:长时间佩戴护目镜、N95口罩、防护屏等防护用品后,面部皮肤组织受压、表皮水分丢失造成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加上汗液浸渍使表皮变软等原因导致皮肤抗压能力减弱,鼻梁、眼眶、耳后、额头等皮下组织薄弱部位容易出现压痕、摩擦破损,重者甚至继发皮肤感染。部分特应性体质者容易出现人工性荨麻疹,搔抓后更易破损。
处理:轻者温水清洁面部后,涂抹润肤药膏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等修复表皮屏障;红肿严重者可短时间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症状持续或反复发生或伴有皮下淤血时,可外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皮肤破损处可外用夫西地酸或莫匹罗星等抗生素药膏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外贴创可贴或医用纱布保护创面。
预防:可在易受压部位涂上保护性药膏(润肤药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或预先贴上保护膜(水凝胶贴膜、创可贴、输液贴等);尽量选择质软、接触面较大的防护用具;佩戴时一定要紧松适度(过紧易受压,过松易发生摩擦损伤);使用过程中适当更换受压部位,减少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为防继发感染,已破损皮肤须尽量避免接触水,在洗脸、洗澡前应贴上防水创可贴加以保护,沾水操作后在破损创面外涂夫西地酸或莫匹罗星等抗生素药膏。
3 烂裆或股癣发作怎么办?原因:防护服内通气性差,会阴部长时间闷热潮湿,加上走动摩擦,比较容易出现红斑、浸渍、糜烂(特别是多汗体质者),容易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对于既往有阴部湿疹或股癣者更易发作。自觉瘙痒难忍,甚至疼痛不适。缺乏蔬菜、水果和维生素也是诱因之一。
处理:一旦出现局部瘙痒、潮红不适或红斑、丘疹,应及时清洁局部,保持通风干爽;也可适量涂爽身粉或痱子粉或医用滑石粉或炉甘石洗剂。当出现糜烂、渗液时,可用0.02%呋喃西林、3%硼酸溶液或利凡诺溶液湿敷,2~3次/d,20~30 min/次。干燥后外涂抗菌消炎止痒的复方制剂(复方酮康唑霜或复方达克宁霜等),也可交替外涂抗细菌、抗真菌和消炎止痒药膏(例如:夫西地酸乳膏、联苯苄唑乳膏、酮康唑乳膏、他克莫司软膏轮流交替外涂)[1-3]。症状重者必须休息,加强换药。必要时可增加口服抗组胺、抗细菌和抗真菌药物。注意:治疗烂裆和股癣时,不能使用皮炎平、卤米松等激素含量大或激素作用强的药膏,否则会加重症状并发展为激素依赖。
预防:尽量选用宽松且吸湿性好的纯棉质内裤,避免穿紧身内裤(尤其是化纤产品),注意会阴部通风、干爽,注重清洁;会阴部铺洒爽身粉或痱子粉或医用滑石粉等有良好预防作用。股癣者需提前外用抗真菌药膏(如:联苯苄唑乳膏或益康唑霜或特比萘芬乳膏等)。饮食中注意增加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等。
4 手部皮肤浸渍怎么办?原因:持续穿戴橡胶制品,会因透气性差致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发生皮肤浸渍(尤其是本身手汗较多者),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变软、发白、起皱,有时可出现层状脱皮,甚至皮肤裂口(皲裂)等。
处理:通风干燥后一段时间一般可以缓解。必要时可涂爽身粉或痱子粉或医用滑石粉。裂口处可预先外涂莫匹罗星软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预防感染。
预防:选取型号适合的防护用具,确保穿戴松紧适度,待皮肤及防护用具消毒剂彻底干燥后再进行穿戴;穿戴防护用具前,手部外用合适的护肤品,使皮肤表面形成脂质膜,减少对皮肤的摩擦,隔离汗液及其他刺激;穿戴结束清洁皮肤后,及时使用具有保湿功效的护肤品。
5 足部浸渍糜烂或足癣发作怎么办?原因:由于长时间穿着防护服,足部闷热潮湿,容易发生皮肤浸渍性改变,继发真菌和细菌感染。走路造成的摩擦会使已被软化的皮肤发生糜烂,加重症状。常见于足部多汗者;已有足癣者更易发作,常表现为糜烂型足癣。如未及时控制会进一步引发甲沟炎、丹毒、蜂窝织炎等。
处理:温水泡脚,加强清洁,局部外用抗真菌药(如联苯苄唑乳膏、益康唑霜、特比萘芬乳膏、酮康唑乳膏等),合并细菌感染者要及时外用抗生素药膏,必要时口服抗生素。
预防:每天洗脚;每天更换纯棉质袜子和鞋垫;有条件最好用抗真菌喷雾剂(如:特比萘芬喷雾剂)喷洒鞋筒、鞋垫和双足。袜子和鞋垫每天用开水浸泡30 min后再清洗。
6 应激性痤疮样损害如何防治?原因:由于精神高度紧张,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会引起内分泌紊乱,过度分泌的雄激素刺激皮脂腺过度分泌;在长时间的防护服和口罩封闭的环境内及局部受压等因素影响下,皮脂排出受阻堆积,导致毛囊皮脂腺导管闭塞;局部血循环及供氧下降;加上高强度工作,饮食不规则、休息欠佳等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毛囊皮脂腺内微生物大量繁殖,常会引起皮肤应激性痤疮样损害或原有痤疮加重。油性皮肤人群及患有痤疮者更易发生。
处理:每日早晚温水洗脸,一般选择油性皮肤洗面奶或硫磺肥皂等清洁面部,炎性皮损处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丘疹较大或结节性皮损可外用维甲酸类药物(阿达帕林凝胶等),重者可酌情口服米诺环素胶囊、多西环素片或罗红霉素胶囊等[1-3]。
预防:忌辛辣刺激饮食,忌高糖及肥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畅通;减轻精神压力,避免熬夜,保证休息睡眠;尽量减少化妆品的使用,防止进一步堵塞毛孔;避免用手挤压皮损,以免感染扩散加重。
7 手部皮肤皲裂怎么办?原因:长时间戴手套及频繁洗手造成皮肤角质层受损,导致皮肤水份过度丢失、干燥脱屑,甚至出现裂纹(皲裂),可伴有疼痛或出血。
处理:每次洗手后及时擦干,并涂抹含硫糖铝成分的润手霜;如出现明显的裂纹,在加强手部保湿的同时,可选择外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或多磺酸粘多糖软膏等。
预防:穿戴手套前,在手部外用保湿润肤剂,如凡士林软膏、尿素乳膏或维生素E霜等。平时洗手后要及时涂抹上述药膏。裂口创面可涂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预防继发感染。
8 皮肤苔藓样变怎么办?原因:由于皮肤瘙痒反复搔抓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肤浸润肥厚、干燥、粗糙,常常伴有皲裂和明显的瘙痒。
处理:单纯的皮肤苔藓样变,以减少摩擦刺激和保湿为主,如外用保湿类功效护肤品;若瘙痒剧烈,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或乳膏(如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
预防:积极处理皮肤原发病,避免搔抓,适当外用保湿润肤剂。外贴肤疾宁贴膏有助于消炎止痒,避免搔抓。
9 躯干、四肢出现痱子怎么办?原因:由于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具,闷热环境内大量的汗液不能蒸发,使角质层浸渍肿胀,汗腺导管受压,汗液潴留并向周围组织外渗,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称为痱子。合并感染者称为脓痱。常伴有瘙痒不适。多见于躯干、四肢部位。
处理:局部外用痱子粉、炉甘石洗剂等,瘙痒严重者口服抗组胺药物。
预防:尽量降低环境温度,避免出汗,保持躯干、四肢部位凉爽。穿着防护服前局部外用痱子粉或炉甘石洗剂等。
10 医疗队常备药品(物品)建议疫(灾)区医疗队皮肤保障包应准备的常用药品(物品)见表 1。
![]() |
表 1 疫(灾)区医疗队皮肤保障包应备药品(物品) |
[1] |
吴志华. 皮肤科治疗学[M]. 3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984-1019.
|
[2] |
王侠生, 廖康煌. 杨国亮皮肤病学[M]. 上海: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5: 191-241.
|
[3] |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2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23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