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9, Vol. 39Issue (4): 495-499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19.04.18.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汤思尧, 肖蓉, 张瑞雪. 医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和抑郁: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9, 39(4): 495-499.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19.04.18.
TANG Siyao, XIAO Rong, ZHANG Ruixue. Materialistic values and depression in medical students:the mediating effect of meaning in life[J].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2019, 39(4): 495-499.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19.04.18.

基金项目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资助课题(2017GZYB74)

作者简介

汤思尧, 硕士, E-mail:tangsiyao@126.com

通信作者

肖蓉, 副教授, E-mail:xr0313@21cn.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11-07
医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和抑郁: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
汤思尧 , 肖蓉 , 张瑞雪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 广东 广州 510515
摘要: 目的 探讨医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抑郁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物质主义倾向量表(MTS)、简版生活目的量表(PIL-SF)、患者健康问卷-9 (PHQ-9)对某医科大学1158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7.33%的医学生有明显抑郁症状; 医学生物质主义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29, P < 0.01), 生命意义感与抑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76, P < 0.01), 物质主义与抑郁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46, P < 0.01);生命意义感在物质主义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41.2%。结论 物质主义价值观可直接影响医学生的抑郁水平, 也可通过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抑郁水平。
关键词: 医学生    物质主义    抑郁    生命意义感    中介作用    
Materialistic values and depression in medical students:the mediating effect of meaning in life
TANG Siyao , XIAO Rong , ZHANG Ruixu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istic values and depression in medical students. Methods A random sample of 1158 college students from a medical univers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materialism tendency scale (MTS), the simplified version of purpose in life test (PIL-SF) and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 Results The survey showed that 17.33% of the students had obvious depressive symptom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materialistic values and the meaning in life (r=-0.229, P < 0.01) in these students; materialistic valu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r=0.246, P < 0.01), and the meaning in lif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r=-0.476, P < 0.01). Meaning in life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istic values and depression, which accounted for 41.2% of the total effects. Conclusion Meaning in life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istic values and depression.
Keywords: medical students    materialism    depression    meaning in life    mediating effect    

近年来,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也日益强烈。国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物质主义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1], Richins和Dawson (1992)认为物质主义是个体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价值观[2]。国内外已有研究证实物质主义与个体生活满意度[3]、幸福感[4]、自尊[5]、感恩[6]等有显著负相关。还有研究者认为物质主义价值观冲击着我国传统儒家价值观, 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紧张[7]。然而, 抑郁作为大学生最常见的负性心理症状, 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如何, 目前却少有研究。

医学生学业压力大、学习周期长, 客观上面临更多导致抑郁情绪的风险因素[8]。而当前社会及大学校园中流行的物质主义不可避免会对医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性与影响力, 对医学院校倡导的以利他、奉献、救死扶伤为己任的传统文化价值观造成冲击, 成为威胁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因素。生命意义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命的目的与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认识程度, 它能有效缓冲压力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增强个体积极的心理体验[9]。有研究证实生命意义感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护性因素[10], 然而其在医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与抑郁的关系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如何呢?

由于目前尚未有研究分析物质主义价值观、生命意义感和抑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试图对此加以验证, 为更好地开展医学生价值观教育与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 以广东某医科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发放问卷,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 在课堂上对122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打开网址或者扫描二维码进入调查页面进行调查。剔除不认真作答的问卷,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183份, 有效率96.33%。其中男生441人(37.27%), 女生742人(62.72%)。大一231人(19.52%), 大二459人(38.80%), 大三321人(27.13%), 大四(含大五)共172人(14.54%)。被试年龄在16~25岁, 平均年龄为20.07±1.49岁, 4名被试未报告年龄。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年龄、性别、年级等人口社会学指标。

1.2.2 物质主义倾向量表(MTS)

由本课题组编制, 从以下五个维度测量被试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物质崇拜、物质虚荣、物质兴趣、物质追求、物质欲望[11]。量表共计20个5级评分条目, 从1到5分别表示认为条目的描述跟自己"非常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量表总分介于20~100分, 分数越高说明个体的物质主义水平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4。

1.2.3 简版生活目的量表(PIL-SF)

由Stefan E.Schulenberg于2010年抽取了PIL量表中的4个条目, 重新组合而成, 用于测量被试的意义感和目的感的拥有程度[12]。国内学者肖蓉于2016年修订该量表的中文版, 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性[13]。量表采用1~7的7级评分, 总分介于4~28分, 得分越高, 生活目的性与意义感越强。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8。

1.2.4 患者健康问卷-9 (PHQ-9)

Spitzer等人等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关于抑郁障碍的9项症状编制的自评式量表, 内容分别是:(1)愉快感丧失, (2)心情低落, (3)睡眠障碍, (4)精力缺乏, (5)饮食障碍, (6)自我评价低, (7)集中注意力困难, (8)动作迟缓, (9)消极观念[14]。因其简短、易操作和评分, 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筛查。PHQ-9采用0~3四级评分法, 评价最近两周状况。得分范围为0~27分, 分数越高, 抑郁程度越严重。最佳抑郁筛查分界线为10分, 国内学者报道此分值筛查抑郁的敏感度为93%, 特异度为97%[15]。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直性信度为0.836。

1.3 统计处理

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数据, SPSS 22.0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学生的抑郁状况

本研究中, 被试PHQ-9总均分为(7.07±3.77)。按照≥ 10分为划界分的标准[16], 有205名(17.33%)医学生筛查为阳性, 有明显抑郁症状; 以≥ 15分为重度抑郁标准, 有33名(2.79%)医学生有严重抑郁症状。男生(7.04±3.98)和女生(7.08±3.63)在抑郁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MD=0.03, t=1.61, P > 0.05)。

对PHQ-9各条目的发生频率进行分析发现, 在医学生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抑郁症状表现, 其中最为常见的为:愉快感丧失(87.4%), 心情低落(83.9%), 精力缺乏(85.7%), 集中注意力困难(81.1%)。最少见的抑郁症状为:自杀或自伤观念(12.7%), 动作迟缓(37%), 自我评价低(57%)(表 1)。

表 1 医学生PHQ-9的应答情况 Tab.1 Profile of responses on PHQ-9 among the medical students (n=1183)
2.2 医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生命意义感、抑郁的相关分析

物质主义价值观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246, P < 0.01), 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r=-0.229, P < 0.01);抑郁和生命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r=-0.476, P < 0.01)。

抑郁与物质主义各维度, 即物质崇拜(r=0.158, P < 0.01)、物质虚荣(r=0.249, P < 0.01)、物质兴趣(r=0.184, P < 0.01)、物质追求(r=0.148, P < 0.01)和物质欲望(r=0.094, P < 0.01)皆呈显著正相关。

生命意义感与物质主义各维度, 即物质崇拜(r=-0.194, P < 0.01)、物质虚荣(r=-0.189, P < 0.01)、物质兴趣(r=-0.185, P < 0.01)、物质追求(r=-0.129, P < 0.01)和物质欲望(r=0.-074, P < 0.05)皆呈显著负相关。

2.3 生命意义感在物质主义价值观和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

根据温忠麟中介作用检验步骤[17], 首先对各变量做中心化处理。以抑郁作为因变量, 物质主义作为自变量做回归分析, 标准化回归系数为(β=0.246, P < 0.01), 说明物质主义对抑郁有正向预测作用; 以生命意义感为因变量, 物质主义作为自变量做回归分析, 标准化回归系数为(β=-0.229, P < 0.01);以抑郁作为因变量, 使物质主义和生命意义感同时进入回归方程, 生命意义感对抑郁有负向预测作用(β=-0.443, P < 0.01), 物质主义对抑郁的预测作用降低(β=0.145, P < 0.01), 但仍然显著。以上分析说明, 生命意义感在物质主义和抑郁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229) × (-0.443)/ 0.246×100%=41.2% (图 1, 表 2)。

图 1 生命意义感在物质主义和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 Fig.1 Mediating effect of meaning in life between materialism and depression. aP < 0.01.
表 2 生命意义感中介作用的回归分析 Tab.2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meaning in life
3 讨论

一项纳入SDS作为测量工具的Meta分析显示, 我国大学生抑郁情绪总检出率为29.3%[18]; 另一项纳入了不同测量工具的Meta分析则显示我国大学生抑郁总检出率为23.8%[19]。而医学生是否有更严重的抑郁问题, 不同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大部分研究认为, 医学生抑郁水平较一般大学生更高[19-21]; 也有研究认为, 医学生的抑郁发生率与一般大学生群体相比无显著差异[22-23]。本研究以PHQ-9作为测量工具, 发现17.33%的医学生有明显抑郁症状, 在抑郁的两大核心症状上, 医学生有87.4%在过去两周出现兴趣或愉悦感缺乏, 有83.9%的被试出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 这说明抑郁症状在医学生中普遍存在。此外, 仅管只有12.4%的被试产生过自杀自伤的消极观念, 但这种极端的消极情绪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仍值得警惕。

本研究显示, 物质主义正向预测抑郁,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实了物质主义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24], 其原因可用前人的研究与理论来加以解释: Kasser和Ryan (1993, 1996)认为, 人类有3种基本心理需要, 即胜任、自主和关系, 个体对外在目标(如物质财富、地位、外貌)的追求会阻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 从而导致心理疾病[25-26], 近年来中国学者采用纵向研究验证了这一假说[27]。物质主义价值观促使个体追求物质财富、身份地位等外部奖赏, 这样的追求不利于医学生形成对学习和职业的内部动机, 甚至对他们的自我评价、人际关系、自主需要造成破坏, 从而危及心理健康的基础[28]。另一种解释是, 当个体价值观与所处环境的主流价值观冲突时, 个体会体验到更多心理冲突而损害心理健康[29], 李静、郭永玉(2012)的研究也指出, 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对立使个体体验到更多的心理冲突[7]。从价值观冲突的角度来看, 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医学生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 如救死扶伤、乐于奉献的价值观相对立, 从而使医学生产生更多心理紧张和心理冲突。此外, 从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 许多医学生都会选择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经历更长的没有经济基础的时期, 对物质的渴求难以得到满足, 这也会使高物质主义倾向的医学生有更多的心理负担并导致更多的焦虑、抑郁、迷茫等负面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 物质主义量表中"物质虚荣"维度与抑郁的相关最高(r=0.249), 而该维度表现的是个体出于虚荣心理在物质上攀比、炫耀的倾向。有学者认为, 攀比、炫耀的动机是为了补偿基本心理需要的缺失或者自我受到的威胁, 例如控制感、归属感缺失和自尊受到威胁[30]。也就是说, 物质虚荣得分高的个体很可能是自尊不稳定的, 而需要依靠炫耀的方式获取外在评价来确定自我价值。但是, 与外界进行物质比较、炫耀是一种不良的应对方式, 因为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外界评价上又进一步导致自我价值的不稳定[31], 甚至使个体产生相对剥夺感[32], 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此外, 攀比、炫耀的行为也比较容易诱使其他人形成物质虚荣的倾向, 引发自卑、嫉妒等负面情绪。因此, 应特别注意遏制医学院校园中的攀比、炫耀的风气, 对医学生物质虚荣的倾向进行教育引导。

中介分析发现, 生命意义感在物质主义和抑郁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物质主义既可以直接影响医学生的抑郁水平, 也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抑郁水平。有研究者认为, 经验回避可能在物质主义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3]。物质主义者更追求物质享乐, 而对负面情绪较难耐受, 在遇到困难时较不愿意面对现实, 因此更难从挫折等负性经历中体验到意义感。医学生受到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 则更不愿意承受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更是难体验到学习的意义。当然, 对医学工作救死扶伤而体验到的意义感也是许多医学生报考医学专业的重要原因, 但部分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可能受到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而使原有的意义感水平动摇甚至下降。生命意义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性因素[34], 和抑郁有着密切的关联[35], 能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自杀风险[36]。本研究也显示生命意义感与抑郁呈中度的负相关(r=- 0.476), 提示低意义感个体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症状。还有研究显示, 生命意义感还在激发深层学习动机中起到重要作用[37], 这对医学生应对学习压力至关重要。因此, 提升医学生生命意义感, 可以从多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更可以通过中介作用减少物质主义价值观对抑郁的消极影响。

本研究采用的是本课题组编制的物质主义倾向量表, 而以往对物质主义的研究大多采用, Richins和Dawson(1992)编制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MVS)。MVS有三个维度:把物质获取作为生活的中心、通过物质占有获取快乐、用物质定义成功[2]。相比之下, 本研究采用的物质主义倾向量表从多个层面定义物质主义, 物质主义的结构是基于中国背景的研究得出, 避免了文化背景及语言表达差异导致的效度上的损失。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成长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 对于追求物质享乐更为"心安理得"; 同时, 手机网络的便捷也促使了商品广告的流行[38], 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受到这类信息的影响。因此, 物质主义成了校园的流行病, 从"校园贷"、"裸条贷款"等现象就可见一斑。物质主义价值观给医学教育中提倡的价值观带来了冲击, 使医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和职业规划时更加摇摆、迷茫, 还给他们未来执业时的医德缺失和医患冲突埋下隐患。尽管在客观上,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个体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各种物质主义信息中, 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蔓延似乎势不可挡; 但是在物质主义思潮波及医疗行业的大背景下, 仍然有一些可行的干预措施, 例如在医学生培养方案中增加医学人文课程的比例[39], 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 提升专业和职业认同感; 进行生命意义感和目的感教育[40], 帮助他们发掘和建构生命意义; 也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手段, 如正念训练[41], 降低物质主义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Kasser T. Materialistic values and goals[J]. Annu Rev Psychol, 2016, 67(1): 489-514. DOI: 10.1146/annurev-psych-122414-033344.
[2]
Richins ML, Dawson S. A consumer values orientation for materialism and its measurement: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 J Consum Res, 1992, 19(3): 303-16. DOI: 10.1086/jcr.1992.19.issue-3.
[3]
Ryan L, Dziurawiec S. Materialism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ife satisfaction[J]. Soc Indic Res, 2001, 55(2): 185-97. DOI: 10.1023/A:1011002123169.
[4]
Dittmar H, Bond R, Hurst M,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ism and personal well-being:A meta-analysis[J]. J Pers Soc Psychol, 2014, 107(5): 879. DOI: 10.1037/a0037409.
[5]
蒋奖, 宋玥, 邱辉, 等. 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自尊与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特殊教育, 2012, 146(8): 74-8. DOI: 10.3969/j.issn.1007-3728.2012.08.011.
[6]
Chaplin LN, John DR, Rindfleisch A, et al. The impact of gratitude on adolescent materialism and generosity[J]. J Posi Psychol, 2018, 14(4): 1-10.
[7]
李静, 郭永玉. 大学生物质主义与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冲突研究[J]. 心理科学, 2012, 35(1): 160-4.
[8]
Nguyen M. Why medical school is depressing and what we should be doing about it[J]. Aus Med Stud J, 2011, 2(1): 65-8.
[9]
Halama P. Meaning in Life and coping:Sense of meaning as a buffer against stress[M]. Springer, New York, NY, 2014:239-50.
[10]
Steger MF, Fitch-Martin AR, Donnelly JA. Meaning in Life and health:proactive health orientation links meaning in Life to health variables among American undergraduates[J]. J Happiness Stud, 2015, 16(3): 583-97. DOI: 10.1007/s10902-014-9523-6.
[11]
张瑞雪.物质主义倾向量表的编制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D].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 2018.
[12]
Schulenberg SE, Schnetzer LW, Buchanan EM. The purpose in Life Test-Short form: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support[J]. J Happiness Stud, 2011, 12(5): 861-76. DOI: 10.1007/s10902-010-9231-9.
[13]
肖蓉, 李碧雯. 简版生活目的量表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分析[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6, 25(10): 946-50.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6.10.018.
[14]
Kroenke K, Spitzer RL. The PHQ-9:A new depression and diagnostic severity measure[J]. Psychiatr Ann, 2002, 32(9): 509-21. DOI: 10.3928/0048-5713-20020901-06.
[15]
胡星辰, 张迎黎, 梁炜, 等. 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在青少年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J]. 四川精神卫生, 2014, 27(4): 357-60.
[16]
Manea L, Gilbody S, Mcmillan D. Optimal cut-off score for diagnosing depression with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 9):a meta-analysis[J]. CMAJ, 2012, 184(3): E191-6. DOI: 10.1503/cmaj.110829.
[17]
温忠麟, 张雷, 侯杰泰, 等.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 2004, 36(5): 614-20.
[18]
唐慧, 丁伶灵, 宋秀丽, 等. 2002~2011年中国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的Meta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39(5): 965-9.
[19]
Lei XY, Xiao LM, Liu YN, et al.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a meta-analysis[J]. PLoS one, 2016, 11(4): e0153454. DOI: 10.1371/journal.pone.0153454.
[20]
周榕, 杨翠华, 潘集阳. 广州地区重点医科大学生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 3(5): 367-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03.05.016.
[21]
Dahlin M, Joneborg N, Runeson B. Stress and depress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 Med Educ, 2005, 39(6): 594-604. DOI: 10.1111/med.2005.39.issue-6.
[22]
钱云柯, 李同舟, 吴丹, 等. 医学生抑郁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 24(7): 1079-81.
[23]
林芬, 张玲玲, 罗振宇, 等. 医学生抑郁情绪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 26(4): 622-6.
[24]
Muniz-Velazquez JA, Gomez-Baya D, Lopez-Casquete M. Implicit and explicit assessment of materialism:Associations with happiness and depression[J]. Pers Individ Dif, 2017, 116(10): 123-32.
[25]
Kasser T, Ryan RM. A dark side of the American dream:correlates of financial success as a central Life aspiration[J]. J Pers Soc Psychol, 1993, 65(2): 410. DOI: 10.1037/0022-3514.65.2.410.
[26]
Kasser T, Ryan RM. Further examining the American dream: Differential correlates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goals[J]. Pers Soc Psychol Bull, 1996, 22(3): 280-7. DOI: 10.1177/0146167296223006.
[27]
Wang R, Liu HY, Jiang J, et al. Will materialism Lead to happines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needs satisfaction[J]. Pers Individ Dif, 2017, 105: 312-7. DOI: 10.1016/j.paid.2016.10.014.
[28]
李原, 李朝霞. 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内在心理机制探讨[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6): 15-21. DOI: 10.3969/j.issn.1009-1971.2012.06.005.
[29]
李静, 杨蕊蕊, 郭永玉. 物质主义都是有害的吗?——来自实证和概念的挑战[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10): 1811-20.
[30]
郑晓莹, 彭泗清. 补偿性消费行为:概念、类型与心理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9): 1513-20.
[31]
郑晓莹, 阮晨晗, 彭泗清. 物质主义作为自我建构的工具:功能主义的研究视角[J]. 心理研究, 2017, 10(1): 10-6. DOI: 10.3969/j.issn.2095-1159.2017.01.002.
[32]
Kim H, Callan MJ, Gheorghiu A, et al. Social comparison, personal relative deprivation, and materialism[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17, 56(2): 373-92. DOI: 10.1111/bjso.2017.56.issue-2.
[33]
Kashdan TB, Breen WL. Materialism and diminished well-being: Experiential avoidance as a mediating mechanism[J]. J Soc Clin Psychol, 2007, 26(5): 521-39. DOI: 10.1521/jscp.2007.26.5.521.
[34]
蒋海飞, 刘海骅, 苗淼, 等. 生命意义感对大学新生日常烦心事和心理适应的影响[J]. 心理科学, 2015, 38(1): 123-30.
[35]
刘明娟, 李然, 肖海雁. 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和抑郁情绪的关系[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8(6): 37-9.
[36]
肖蓉, 赖巧珍, 赵久波.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间的调节与中介作用[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8, 27(3): 202-6.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8.03.003.
[37]
金玲玲, 李芳, 刘芳, 等. 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其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6(3): 22-5. DOI: 10.3969/j.issn.1673-6923.2011.03.006.
[38]
Wang P, Nie J, Wang X, et al. How are smartphones associated with adolescent materialism[J]. ? J Health Psychol, 2018, 9(19).
[39]
魏海斌, 周元明. 医学史视角下医学与人文冲突成因及对策研究[J]. 医学与哲学:A, 2016, 37(4): 52-6.
[40]
Tirri K, Moran S, Menon MJ. Education for purposeful teaching around the world[J]. J Educ Teaching, 2016, 42(5): 526-31. DOI: 10.1080/02607476.2016.1226551.
[41]
Wang G, Liu L, Tan X, et al.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dispositional mindfuln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ism and mental health[J]. Pers Individ Dif, 2017, 107(3):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