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塔城市人民医院胃肠镜室, 新疆 塔城市 834700
2.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enter, Tacheng People's Hospital, Tacheng 834700, China
在我国食管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其死亡率极高[1]。新疆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其中,哈萨克族人群发病率位居首位。据调查,哈萨克族食管癌调整死亡率达68.88/10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其原因可能与经济收入、吸烟、饮茶、茶温、饮水类型、奶制品、熏肉、新鲜蔬菜和烫饭、硬饭及吃饭快等因素有关[3]。食管癌早期由于症状较为轻微,极容易被患者忽视,当患者发生进行性吞咽困难的症状时,多已发展为中晚期,而中晚期的治疗预后极差。因此及早的诊断与治疗食管癌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目前临床上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方法为内镜检查,尤其是色素内镜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色素内镜的操作过程复杂,在临床推广工作中受到了限制,同时色素内镜对黏膜的染色存在不均匀、染色范围有限等局限性,并不能全面的观察食管[4-5]。窄带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内镜成像诊断技术,其观察范围更广,使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提高[6]。本研究旨在对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哈萨克族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常规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黏膜病变的哈萨克族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常规内镜可以肉眼观察到黏膜存在局部糜烂、颜色变化、出血灶、结节、凹陷等可疑病变;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已明确为中晚期食管癌的患者;排除伴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106例患者中男66例,女40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64.3±7.2岁。另随机选取30例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常规内镜检查食道黏膜未见异常)作为对照组。
1.2 检查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操作检查,在进镜后先对食管黏膜进行常规的聚焦检查,然后再在窄带成像模式下对病灶表面的血管结构的改变进行观察。按照窄带成像内镜的原理,当食管黏膜没有显著的褐色区域,则表示为阴性,而当食管的病变区域呈现明显的褐色,则表示为阳性。在确定阳性病变的位置后,将内镜变焦放大功能启动,对食管病变区域的微血管形态进行放大观察,进行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分型。最后对所有窄带成像显示为阳性的区域取活检组织,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统计分析其病理学诊断结果。
1.3 IPCL分型判断标准IPCL的形态分型根据Miwako等所制定的标准进行判断:Ⅰ型: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排列规则,形态呈圆环状;Ⅱ型: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排列尚规则,管径扩大或者延长;Ⅲ型: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排列呈形状弯曲,管径不一;Ⅳ型: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排列呈DNA螺旋状,且血管被破坏,并生成新血管。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经卡方检验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106例患者均进行病理学检查,病理诊断结果为:早期食管癌10例,低级别瘤变16例,高级别瘤变11例,食管炎69例。早期食管癌、低级别瘤变、高级别瘤变病理组织学表现见图 1。
![]() |
图 1 实验组病理学检查结果 Figure 1 Histopathological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mucosa lesions (HE staining, ×100). A: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B: Low-grade neoplasia; C: High-grade neoplasia. |
正常对照组30例经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均为阴性,IPCL分型均为Ⅰ型,对106例存在食管黏膜病变的患者经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均为阳性,IPCL分型Ⅰ型6例,Ⅱ型66例,Ⅲ型22例,Ⅳ型12例,与常规内镜白光下观察食管病变相比,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可以清晰的显示食管病变的位置及病变的范围。
2.3 不同病理类型的IPCL分型结果IPCL分型结果显示,实验组食管炎的IPCL分型主要为Ⅱ型(占85.51%),低级别瘤变的IPCL分型主要为Ⅱ型(占31.35%)与Ⅲ型(50%),高级别瘤变的IPCL分型主要为Ⅲ型(占63.64%),早期食管癌的IPCL分型主要为Ⅳ型(占70%)。
3 讨论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超过90%的早期食管癌患者没有吞咽症状,一旦发现进食梗阻等临床症状,则表示病灶已发生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将小于20%。因此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7]。目前临床上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最有效的方法为内镜检查,但是常规内镜检查对消化道肿瘤的癌前病变的具有较高的漏诊率,高达20%,因此为了使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提高,国内外开始应用色素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但是由于色素内镜操作较为复杂,且会伴随呛咳等不良反应,使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受到了限制[8-9]。近年来,较多研究表明,共聚焦内镜、放大内镜、食管超声内镜、荧光内镜及窄带成像均能使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提高,且可在不借助燃料的情况下使病变部位实现“电子染色”,有效的避免了色素内镜的不良反应[10-11]。
![]() |
表 1 不同病理类型的IPCL分型结果 Table 1 Results of IPCL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正常的食管窄带成像模式下显示食管胃淡青色,经过放大观察可发现上皮内的血管呈现为茶色,而深层的血管呈现为青色[12]。对于存在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的食管,窄带成像模式下观察病变部位呈现为褐色,与正常食管黏膜的界限较为清晰,可以有效的确定病变位置以及病变范围,并且色彩显示的较为均匀,避免了色素内镜燃料喷洒不均匀及染色局限的缺点。同时窄带成像可以窄化疝气灯白光的波长,使蓝光强化,与放大内镜结合,可以清晰的观察食管面膜表现的腺管开口形态结构,同时可以清晰的显示病变位置IPCL的微细的形态结构,可以初步的判断病变的组织学类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06例患者均进行病理学检查,病理诊断结果为:早期食管癌10例,低级别瘤变16例,高级别瘤变11例,食管炎69例,经分析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IPCL分型与病理组织的关系显示,早期食管癌的IPCL分型主要为Ⅳ型,低级别瘤变的IPCL分型主要为Ⅱ型与Ⅲ型,高级别瘤变的IPCL分型主要为Ⅲ型,食管炎分型主要为Ⅱ型,正常对照组为Ⅰ型,不同病理组织学结果的IPCL分型具有明显差异,结果提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可以清晰的观察食管黏膜IPCL的分型,并可通过IPCL分型对病变的组织学类型进行初步判断,对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可清晰的显示食管病变位置及病变范围,并能通过食管黏膜IPCL分型来分析组织学的病理类型,对诊断哈萨克族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 | 芦超, 赵治国, 卢高峰, 等. 22例早期食管癌检诊体会及漏诊原因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 2015, 21(5): 544-7. |
[2] | 张月明. 新疆食管癌分布[J]. 新疆医学院学报, 1998, 11(2): 139-44. |
[3] | 张慧霞, 陈艳, 尹东, 等.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危险因素的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10): 1804-6. |
[4] |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系早癌内镜诊断与治疗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道肿瘤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病理学组. 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2015年, 北京[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6, 36(1): 3-18. |
[5] | 胡桂梅, 叶国良, 郑拓, 等.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特点及治疗前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J]. 浙江医学, 2015, 37(16): 1343-6. |
[6] | 王士杰, 王其彰. 食管癌与贲门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
[7] | 田波, 王洛伟, 李兆申. 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内镜下非切除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5, 32(11): 780-2. DOI: 10.3760/cma.j.issn.1007-5232.2015.11.025. |
[8] | Goda K, Tajiri H, Ikegami M, et al. Clinical impact of narrow-band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py for 'basal layer typ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the esophagus[J]. Dig Endosc, 2011, 23(Suppl 1): 75-8. |
[9] | Nagami Y, Tominaga K, Machida H, et al. Usefulness of nonmagnifying narrow-band imaging in screening of early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using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J]. Am J Gastroenterol, 2014, 109(6): 845-54. DOI: 10.1038/ajg.2014.94. |
[10] | 张志伟, 耿焱, 熊英, 等.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2, 24(7): 9-11. |
[11] | 陈炳芳, 孙克文, 丁炎波, 等. 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联合超声微探头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价值[J]. 中国内镜杂志, 2013, 19(9): 919-22. |
[12] | Yamasaki Y, Takenaka R, Hori K, et al. Tolerability of magnifying narrow band imaging endoscopy for esophageal Cancer screening[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5, 21(9): 2793-9. DOI: 10.3748/wjg.v21.i9.2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