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肾移植已成为治疗 慢性肾衰竭最有效的手段,但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及 新型强力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发生 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肾移植患者及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率,有文献报道,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病率为正常人的2 倍[1]。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主要亦是最常见的感 染并发症,其中真菌感染约2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虽然其感染率较细菌低,但死亡率却较高,有文献报道,肾移植术后并发真菌感染的病死率可高达40%~100%[3],已成为移植肾失功和受体移植物带功死亡的重要原因 之一。为了提高对肾移植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认识以 及提高肾移植术后的人、肾存活率,本文通过对我院收 治的40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 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肾移植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 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择2009 年1 月~2014 年9 月我院器官移植科收 治的17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40例肾移植患者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男性25例,女性15 例,年龄30~68 岁,平均49 岁。术前原发性疾病包 括: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高血压肾病12例,糖尿病肾 病7例,IgA肾病3例,多囊肾1例。术前行规律血液透 析治疗27例,平均透析20.5月,规律腹膜透析13例,平 均透析13.5月。HLA配型有2~4个位点相符,ABO配 型符合输血原则,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均阴性(< 10%),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试验均阴性(<10%)。热缺 血时间3.0~8.5 min,平均4.9 min;冷缺血时间7~13.5 h,平均10.5 h。所有患者术前血常规、感染二项(CRP、 PCT)、真菌-D葡聚糖及胸部X线检查均无特殊异常,全 身亦无可疑感染灶存在。40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真 菌感染的患者入院时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37.6~ 40.3 ℃,呈弛张热,伴有咳嗽、咳痰,且痰液量较少,甚至 无痰,有活动后胸闷、气促,但无明显呼吸困难或发绀等 症状,呼吸频率20~30/min。
1.2 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方案肾移植受者术前30 min 均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甲强龙)1.0 g静滴,术后第1、2、3天分别予甲强龙0.5 g~ 0.25 g~0.25 g连续3 d冲击治疗。其中有11例术前2 h 与术后第4天均予抗CD25单克隆抗体(舒莱)20 mg静滴 进行免疫诱导,29例术后第1~5天分别静脉应用抗人T- 淋巴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0.1 g进行免疫诱导。术 后长期予口服他克莫司(FK506)∕环孢素A(CsA)+霉酚 酸酯(MMF)+糖皮质激素(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 案,其中他克莫司组37例,环孢素组3例。7例患者术后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15~120 d,平均49 d,7例患者经甲强龙0.5 g、0.25 g、0.25 g连续3 d冲击治疗 后均逆转,2例患者因再发急性排斥反应均给予甲强龙 0.25 g、0.25 g冲击治疗,其中有1例患者的移植肾功能 恢复正常,另有1例患者经甲强龙0.25 g、0.25 g冲击治 疗无效后给予ATG 0.1 g/d静滴,连续3 d为一个疗程,经加强抗排斥治疗后患者血肌酐呈进行性下降趋势,移 植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1.3 真菌感染的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早期多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无明显咳 嗽、咳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迅速出现发热(可达 39 ℃以上,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咳嗽、咳痰伴活动后胸 闷、气促、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多数患者肺部听诊可 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2)X 线胸片检查早期多为肺纹 理增多、增粗、紊乱等间质性炎症表现,随着病情的进 展,很快发展为片状、结节状乃甚至“白肺”,即两肺透亮 度呈弥漫性减低。胸部CT平扫检查可见双肺纹理增 多、增粗紊乱模糊,呈弥漫性斑片状、网格状、薄雾状及 毛玻璃样改变,双肺可见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 影,伴有空洞影及新月征;(3)真菌培养阳性或经活体组 织学检查证实有真菌侵入性感染的组织学证据,为确诊 指标。
1.4 治疗方法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早期多采用经验性治疗,在尚无病原学证据的情况下,先予广谱抗生素治疗3 d,若无效,则停用广谱抗生素,改为窄谱抗细菌药物联合 抗真菌、病毒、卡氏肺孢子菌的“大包围”治疗策略,用药 3 d后评估疗效,并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及疗效来调整 用药。真菌培养阳性者采用新型抗真菌药物治疗,如米 卡芬净钠(米开明);真菌培养阴性者,经抗细菌、抗病毒 治疗无效后,根据经验治疗先予百炎净或伏立康唑治疗 3 d,无效后改用或加用米卡芬净钠(米开明),用药3~7 d 后复查X 线胸片或胸部CT。用药期间视情况适当减 少免疫抑制剂口服剂量,同时应用丙种球蛋白(每日等 对症支持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给予面罩或无 创性机械通气,若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善者则需建立人 工气道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1.5 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 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 样本t检验,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17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中有40例患者 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22.7%,40/176),28例(70.0%,28/ 40)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病原菌培养阳性19例,病原菌 中念珠菌感染17例(89.5%,17/19),其中白色念珠菌11 例(64.7%,11/17),克柔氏念珠菌2例(11.8%,2/17),光 滑念珠菌3例(17.7%,3/17),热带念珠菌1例(5.9%,1/ 17),曲霉菌感染1 例(5.3%,1/19),假丝酵母菌1 例 (5.3%,1/19);培养阴性21 例,合并感染24 例(60.0%,24/40),其中真菌合并细菌、巨细胞病毒感染7例,真菌 合并细菌感染14例,真菌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细 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
采用抗真菌药物等治疗后38 例治愈(95.0%,38/ 40),死亡2例(5.0%,2/40),直接死亡原因均为呼吸窘迫 综合征,2例均为移植肾失功死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 后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血清白蛋白、直接胆红素、间 接胆红素、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外周血血红蛋白 含量及血小板总数均略偏高,白细胞总数略偏低,但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 1)。
![]() |
表1 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 Tab.1 Liver, kidney and 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functions of the recip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
真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寄生于健康人体,属于 条件致病菌,在正常状态下并不致病,但当各种原因导 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体内菌群失调时,可引起感染致病。据相关文献报道[4-5-6],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不仅与大 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免疫诱导、术后出现 急性排斥反应,反复给予糖皮质激素(甲强龙)冲击治 疗、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有关,而且也与环境因素、患者白 细胞减少症、糖尿病、高龄、长期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后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时辅助透析、住院时间过长、各种 导管的使用及留置、手术时间过长、输血、合并巨细胞病 毒(CMV)感染等有关。
本文40例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70.0% (28/40)发生在肾移植术后6 个月内,这与国外学者 Khan A[7]所报道的相一致。另外,国外有关肺部真菌感 染病原学调查显示,实体器官移植后的真菌感染率为 5%~59%[8-9],我中心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 22.7%(40/176),这与国外的报道相符。在40例肾移植 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19 例 (47.5%,19/40),主要以念珠菌属为主(89.5%,17/19),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4.7%(11/17),其次为曲霉菌(1/19,5.3%)、假丝酵母菌(1/19,5.3%),并且以混合性感染多 见(60.0%,24/40),这与国外报道的相似[10]。由于肾移 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病情重、发展快,早期病原学不能 及时、准确的做出诊断,并且常常合并细菌、病毒等感 染,尤其是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可在数日内出现 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可致患者死亡,因此早期及时采 取抗真菌治疗并联合抗细菌、抗病毒治疗是十分重要 的。目前抗真菌药物主要有三唑类(氟康唑、伏立康唑 等)、咪唑类(酮康唑、咪康唑等)、抗生素类(两性霉素B 等)、嘧啶类(氟孢嘧啶)、棘白菌素类(醋酸卡泊芬净钠、 米卡芬净钠等)、复方磺胺甲噁唑(百炎净)。由于三唑 类抗真菌药对念珠菌属及其它酵母菌、霉菌、隐球菌、组 织包浆菌等均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临床上已将其作为 一线抗真菌药物[11-12]。近年来,由于耐药菌的不断出现 以及念珠菌属、曲霉菌属等的感染率上升,使氟康唑在 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越来越不理想,迫使人们不断研发新 型抗真菌药物。本文19例真菌培养或者镜检阳性患者 均使用新型抗真菌药物米卡芬净钠(米开明)200 mg,1/d 静滴,连用7~14 d,对于混合感染者还联合了抗细菌、抗 病毒药物,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而21例真菌培养 阴性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高度怀疑真菌 感染,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先予百炎净(0.96 g/d口服)或 伏立康唑(200 mg/d口服)治疗3 d,无效后改用或加用 米卡芬净钠(米开明),200 mg,1/d静滴,其中有2例患 者因就诊较晚且合并细菌、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导致呼 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无效死亡,其余均康复出院。其他 治疗措施还包括最小化免疫抑制方案(特别是合并巨细 胞病毒感染)、应用丙种免疫球蛋白(1.0 g 1/d静滴,连 用3~7 d)以及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等营养支持治疗,持续或间断吸氧,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给予高流量面罩吸 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本研究显示:与治疗前相 比,本文使用米卡芬净钠(米开明)治疗后患者血清丙氨 酸转氨酶、血清白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清 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 总数均略偏高,白细胞总数略偏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 >0.05)。由此可见,米卡芬净钠(米开明)对肾 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 应少,可以作为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首选 药物。
国内文献报道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治愈率为 66.7%~96%[13-14];国外文献报道为18%~67%[3, 15]。本中 心38例患者治愈,治愈率95.0%(38/40),与国内文献报道的一致。针对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我 们的治疗体会是:(1)术前选择肾移植受者时,应了解受 者既往感染情况及其他疾病,积极对症治疗,以达到移 植要求;(2)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常常 为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当患者有咳嗽、咳痰、发热等临 床表现,在诊断肺部感染时应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及早进行痰、血真菌培养检查,做到肺部真菌感染早期 发现并及时治疗;(3)对于感染早期,胸部CT检查比胸 部X线检查有更高的灵敏度,有助于肺部真菌感染的早 期诊断;(4)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多为混合感染,早期应 “联合、足量、广谱”用药,避免失去抗感染最佳治疗时 机;(5)对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真菌 药物,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除积极抗真菌治疗外,还应 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甚至必要时停用免疫抑制剂、应 用丙种球蛋白以及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等营养支持治 疗,持续或间断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是 救治成功的关键措施。
综上所述,肺部真菌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感染 并发症,术后6月内发生感染的风险较大,病原菌主要 以念珠菌为主,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多为混合感 染,发生ARDS者预后差。对于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真 菌感染的患者,及时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以及积极采取 强有力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感染,提高肾 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1] | Linares L, Cofán F, Cervera C, et al. Infection-related mortality in a large cohort of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J]. Transplant Proc, 2007, 39(7): 2225-7.(![]() |
[2] | Israel E, Hirschwerk D, Jhaveri KD. Acremonium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 in a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J]. Transplantation, 2013, 95(4): e20.(![]() |
[3] | Trabelsi H, Néji S, Sellami H, et 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about 11 cases[J]. J Mycol Med, 2013, 23(4): 255-60.(![]() |
[4] | Wijesuriya TM, Weerasekera MM, Kottahachchi J, et al. Proportion of lower limb fungal foot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t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Sri Lanka[J]. Indian J Endocrinol Metab, 2014, 18(1): 63-9.(![]() |
[5] | Oner-Eyübo?lu F, Karacan O, Ak?ay S, et al. 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 a four-year review[J]. Transplant Proc, 2003, 35(7): 2689-91.(![]() |
[6] | 于立新, 孙小齐, 邓文锋, 等. 肾移植患者肺部重症感染的原因及救治 措施分析[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3, 34(6): 455-8.(![]() |
[7] | Khan A, El-Charabaty E, El-Sayegh S. Fungal infections in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J]. J Clin Med Res, 2015, 7(6): 371-8.(![]() |
[8] | Ranario JC, Reddick CS, Peterson JD, et al. Unilateral presentation of disseminated candidiasis: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Cutis, 2013, 91(3): 137-40.(![]() |
[9] | Badiee P, Alborzi A.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J]. Exp Clin Transplant, 2011, 9(6): 355-62.(![]() |
[10] | Pappas PG, Alexander BD, Andes DR, et 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among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 results of the Transplant-Associated Infection Surveillance Network (TRANSNET)[J]. Clin Infect Dis, 2010, 50(8): 1101-11.(![]() |
[11] | Kwan LP, Choy CB, Chan TM,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pulmonary rhizopus infection with surgical resection and posaconazole in a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 [J]. Nephrology (Carlton), 2013, 18(1): 74-5.(![]() |
[12] | Shang W, Feng G, Sun R, et al. Comparison of micafungin and voricon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J]. J Clin Pharm Ther, 2012, 37(6): 652-6.(![]() |
[13] | 纳宁, 罗云, 华学锋, 等. 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治[J]. 广东医学, 2007, 28(5): 766-8.(![]() |
[14] | 徐斌, 杨庆, 王林辉, 等. 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 23(9): 690-3.(![]() |
[15] | Santos T, Aguiar B, Santos L, et 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J]. Transplant Proc, 2015, 47(4): 971-5.(![]() |